村霸不是普遍的,但在一些农村却是严重的。这是笔者长期在农村调研时经常遇到的话题。
今年元月份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对村霸和宗族势力的整治。元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由此可见,村霸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
村霸,常常是指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祸害百姓的民间黑恶势力。村霸的身份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其特点是不懂法(普法工作在农村还有空档)、有人护(上级组织或个别干部还依靠他们这些人,有些还因村霸而得到些好处)、不怕法(法律在农村的运行还有一定的难度)、无人监督(农村留守人员群体的弱势)、有打手(有些人支持他们并参与进去)、权钱势宗族交织。他们遇事不是靠伦理、村规民约、民事调解、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而是靠势力、棍棒及金钱去解决问题,
村霸的危害很大。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人们对村霸的怨和恨往往转嫁到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仇视;一些地方的村霸甚至浸透到基层组织的内部,左右着村级班子;很多黑恶势力侵占和操控着农村基层的政治、经济和人事权,霸占着农村有限的资源;有的村霸扰乱或代替着村民自治,危害着农村群众及集体利益,影响着农村治安的治理;个别地方的村霸让外人不敢来投资,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工程进度以及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个别地方的村霸影响着当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着农村文明与和谐的进程,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削减着民间的正能量。在一些农村,正气不足,邪气上升,好人、正直人、正派人在村里无法生存。
很多村霸是被人为地养出来的。
村霸的产生及形成与当前农村发展的畸形有关。青壮劳动力外出了,留守的村民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是留守人员体力有限,文化有限,法律知识欠缺,维权途径少,对自己的权利和财产难以保护。二是在一些农村有村霸滋生、成长、发展、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三是国家政策的不完善或在农村落实的棚架以及不到位。四是村级组织对农村治理管理上的漏洞和弱化。五是个别上级组织及干部对黑恶势力的纵容及保护,或睁只眼闭只眼放任自流。六是法律在农村的空白以及农村社会民事纠纷调解上的失衡。七是打击不力。所有这些,使村霸才能在一些地方形成甚至成了气候。
人民群众对村霸的危害恨之入骨,渴望政府整治村霸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治理村霸一是加大普法力度,学习法律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建设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强大的基层组织,只有真正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党和人民联系起来,才是战无不胜的,一切邪恶势力都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市场。三是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铲除滋生村霸的土壤。四是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对村霸等黑恶势力严惩不贷,决不手软,露头就打,除恶务尽。五是决不姑息,严厉打击村霸及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交通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