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应不等不慢也应不急不慌

[ 作者:林美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0 录入:吴玲香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是什么?2020年,也是全面脱贫的时间。脱贫攻坚能否提前完成?当然可以,不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弄虚作假。这两个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尤其是脱贫攻坚中各地常常遇到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也往往是原则性的。(人民网)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成效在脱贫。脱贫攻坚是各级干部的重担,可是何时卸下这责任,可不是地方政府说了算。政府通过实际情况,分类引导群众逐步脱离贫困,逐步奔向小康,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着力点在群众身上,那么何时脱贫理应百姓说了算。

当下,部分地区为了体现工作态度和扶贫决心,贸然将脱贫时限提前。提前脱贫固然是好事,谋事在前也值得提倡。但是,扶贫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单方的主动,更不是领导树立政绩的筹码。如果,没有详细的规划,没有周密的实施,没有深入细致的服务,那么贸然提前是否真的能实现脱贫我们不得而知。诚然,脱贫攻坚是当务之急,我们慢不得、等不得,却也急不得、慌不得。

地方政府也应端正自己的态度,脱贫攻坚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政绩,而是作为干部理应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脱贫攻坚要做事、做细、做好,而不是一味的比拼,搞“数字脱贫”,搞“集体脱贫”。名人有言: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幸。同理,需要脱贫的百姓,致困因素也不尽相同,贫困程度也深浅不一,所以政府引导性脱贫也应是措施不尽相同、扶贫时间长短不一,切不可盲目大面积统一施策,随意统一脱贫。

于百姓而言:脱贫攻坚是自我向好的目标,是努力追求幸福指数的过程,是奔向小康的必然。于地方政府而言:脱贫攻坚是责任,是使命,是期望,必是等不得、慢不得,却也应该实事求是,真心实意,真正实现惠民。于各级官员而言:脱贫攻坚是工作,是命令,是使命,断不可将脱贫攻坚作为自我晋升的跳板、作为增添自我光彩的筹码,而应扑下身去,深入基层,分布实施,助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