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年关农村办酒乱象亟待规范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20 录入:18 ]

“除正常的婚丧嫁娶外,‘新房酒’‘满月酒’‘生日酒’‘祝寿酒’等都要操办,大操大办、滥办的势头越演越烈。”1月19日,河南政协委员闫留根说起当前农村的“办酒”乱象很是无奈。对此,他建议应采取措施扭转和制止农村大操大办、滥办酒席的不正风气,倡导勤俭办事的文明新风。(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倡导文明、勤俭办事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近几年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的“八项规定”,省、州、县也相应出台相关规定,并以纪律的方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大操大办、乱办、滥办酒席之风在国家公职人员之中得到了有效遏制。可是全国农村大多数地方仍然是鞭炮声声,喜庆连连,酒宴家家,宾客盈门……

在腊月里似乎天天都是好日子,特别十五后,农村的酒席更像“春运”一样滚滚而来,泛滥成灾:除婚丧嫁娶这类必办之酒席外,满月酒、搬家酒、参军酒、复员酒、升学酒、开张庆典酒等也趁年关之际,“扎堆儿”地办酒,令人应接不暇,一家几口只得各去一处,有时甚至还忙不过来,只好人缺礼至了。而且如今的礼金早已水涨船浮,少则两三百,多则上千元,令喝酒者苦不堪言,当然也让办酒者不轻松。“打工一年两三万,年关喝酒荷包干。”农村流传的这句民谣对滥办酒席导致沉重经济负担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农村人酷爱面子,办红白喜事喜欢跟风攀比,铺张浪费,在酒席上,佳肴满桌是常见之事,但真正吃掉的不过30%。据资料显示:如今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为此,农村一些困难家庭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砸锅卖铁”随礼,借贷随礼……巨大的随礼开销让农民们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让政府的扶贫步伐减缓,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受阻,降低国人的幸福指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当然,全国各地在如何引导普通群众移风易俗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山东的基层政府结合农村实际,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把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任务。在村级设立红白理事会,按照统一标准、流程和仪式,免费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胶州则制定了《关于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的工作方案》,并由各镇(街道)指导村庄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这些探索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从严治党的战略同频共振,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生机。

总之,年关在即,农村办酒乱象需要政府多加规范,全国各地农村基层政府应当借鉴山东的好办法,移风易俗,让农民们从繁重的随礼陋俗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地址:湖南武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