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调研时,发现不少乡镇存在“逆向调研”的怪现象,即:先写好调研报告,根据报告“量身定做”问卷,再下基层找例证。这样一来,省时省力又省心,成了不少基层干部应付上级调研任务的“绝招”。(1月6日《人民日报》)
下乡调研原本的工作程序是深入到基层,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充分收集和了解某项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开展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经整理分析后形成调研报告。然而,一些领导却把调研的工作程序倒了顺序,兵马未动,报告先行。
“逆向调研”其实就是形容倒了工作顺序的调研。一些领导干部调研像极了演戏,慢慢全是套路,为了省时省力,让编制调研报告成为基层调研的第一步,这样的调研早就走了样,这样的形式主义早就倒了领导形象,涣散了干部工作作风,疏离了干群联系。
杜绝“逆向调研”,需做好源头防控。乡镇领导干部“逆向调研”暴露出一部分领导干部“官本位”意识较为严重。要遏制这样的应付上级任务的“官本位”意识,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深入开展调研,真真切切近距离接触老百姓,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之中、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
杜绝“逆向调研”,需强化监督问责。“逆向调研”这样的“面子活路”不仅耗费行政资源,还消耗着公务员及民众的大量精力,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杜绝“逆向调研”,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积极完善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办法,细化问责事项形式、主体、方式等内容,引导社会各界反对形式主义、崇尚务实之风。
调研是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干部只有放下身段走到群众中间,摆脱形式主义的“过场式”假调研,真心实意体民情、察民意、出实招、办实事,才能让领导干部为民务实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长虹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