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听一位乡镇干部说,某职能部门在走访调查贫困户生产发展情况时,只记了几行笔记,聊了几句家常,板凳还没坐热,就急匆匆地离开,说是去走访其他农户。奇怪的是,走访到最后也没到项目现场,走访俨然成了走秀。(12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进村入户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不管是现在的脱贫攻坚入户走访,实地了解村民家庭情况、生活现状以及倾听他们的心声,还是每年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等都是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体现,更是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然而,作为职能部门担负的责任可不仅仅是看望慰问贫困户这么简单。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渡过脱贫攻坚的“深水期”,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记几行笔记,聊几句家常,板凳还没坐热,就急匆匆地离开,试问,这样的走访怎能访得深入,走得安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领导干部“留得下”,避免走马观花,让走访沦为“到此一游”?笔者认为,对于领导干部自身而言走访贫困户还需要走心。首先,在走访前应当“备课”,大致了解被访者的一些基本情况,不至于在走访的时候“一头雾水”。其次,领导干部应当端正态度,不要只是想着走访就是完成任务,而是应当明白走访是一件暖心工程,它代表着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更重要的是,作为分管扶贫的职能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对于贫困户不仅要慰问也要了解。了解贫困户目前的家庭收支、身体等基本情况;了解贫困户对国家的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了解乡镇、村社扶贫工作情况;做到走心走访,心中有数。对于上级部门也要加强监督、考核。相关部门在下发文件时,应对走访的要求,需要达到的目的作进一步要求。而下级单位虽没有考核权,但也应当实事求是的做好监督工作,对于类似这种走马观花的现象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反映,真正让一次走访变为一次关心,一次帮助。
走访看起来是领导干部走了“一小步”,其实是干部作风向前“迈出一大步”,说起来是小事,只走不访却是大事,尤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只走访不走心千万不能“小视”。
作者单位:绵阳市平武县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