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理性看待公务员的“去”与“留”

[ 作者:东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4 录入:16 ]

公务员辞职现象自去年以来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公职人员主动请辞,一些党政机关亦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务员队伍“预留出口”,以期构建合理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

比如河北省委省政府2016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便有这么一段表述:“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业。鼓励党政机关优秀人才按照组织批准、个人自愿、双向选择原则,离岗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发展,不在兼职企业领取任何报酬和投资入股,离岗期限3年,机关原待遇不变。允许党政机关优秀人才按规定辞职领办企业或自主创业,做好社保、职称评聘等接续工作。”(12月12日新华网)

公务员辞职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相比之下,公务员工资待遇不高;二是2015年初国家实施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以前辞职拿不走的退休金,在改革后变成了可以带走的养老金,一些人走出体制少了后顾之忧。

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看作是我国近年来体制改革的一个成效,既是改革红利的释放,也表明阶层流动的加大,人才正常流动的管道正在被疏通。随着社会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各行各业都有人才的用武之地,能展现人才价值的领域越来越多,自然会形成更合理的人才分布和流向。

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政务顺畅运转、各项改革顺利推行的宝贵人力资源,社会各界需要以理性态度对待这一群体。应持续推进公务员工资待遇和考核标准体系改革,把优秀人才留在公务员队伍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努力创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