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从官员的绰号里读懂民意

[ 作者:周文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2 录入:16 ]

日前,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天君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吴天君主政郑州的4年多里,郑州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共启动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5万人。因其强势的执政风格,被市民称为“一指没”。 (新华网,11月28日)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新闻:当你大权在握,我负责歌颂;当你万劫不复,我负责揭露。高官刚落马,各种劣迹就被扒出来,实在给人“事后诸葛”的观感;但无论如何,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吴天君的功过是非,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他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也有待于法律的检验。但从他的仕途经历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因为强势作风,吴天君被郑州市民称为“一指没”。在主政郑州的4年多时间里,郑州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共启动拆迁村庄627个,动迁175.65万人。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是循法而为、平稳推进的,这其中就有粗暴的强拆:因为在中原区西流湖街道办事处小京水村顺手一指:“下次来,这一块不能再看见啊”,下属罔顾国家法律规定,“我们就要马上扒”,于是出现了几户居民房屋被强制拆除的事件。

下属这样胡作非为的底气,显然是为了迎合上级的意志。因为吴天君心里嘴里念着拆字决,所以可以不管农民意志和客观实际,强势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上楼;不管百姓需要的报刊亭还是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快速公交BRT站台,都被迅速碾为平地;在那些提出质疑或者恳求的下属被回复“找组织部部长谈”后,包括法院在内的国家机器,都被绑上了拆迁战车,碾碎一切敢于挡道的人;甚至连国家土地法规和权属规定都沦为废纸。在城市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有多少黑色交易在暗中进行,我们不得而知;有多少百姓的合法利益受到伤害、何时能够平复,更是未知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吴天君的作风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指没”的绰号也不是今天才有。既然群众有这样大的意见,为何还要一意孤行的强势推进?现在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查,为何短短数月前还能调任省政法委书记?吴天君固然被生活幽了一默,但相关部门和领导是否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

古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员主政一方,是好是坏,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天津市原公安局局长武长顺被称为“武爷”;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被称为“季挖挖”;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因“票子多、房子多、女人多”获称“许三多”。

透过绰号,我们能看到他们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的绰号就是民意的风向标,是传递给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的最好的材料,但愿我们能听得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