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丧事”咋成了“聚人脉”的“宴会”
今年8月中旬,根据群众举报,长乐市松下镇一企业家大操大办母亲丧事,宴请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并公开发放红包。长乐市纪委随即派出调查组开展调查。责成参加宴席的党员干部作出深刻书面检讨,对其中3名党员干部进行党纪立案调查。(11月24日澎湃新闻)
禁止婚丧嫁娶大办特办,一来是为了还民风于“淳朴”,二来是为了切断“送礼”的变相方式。长乐市一企业家利用其母亲丧事,宴请镇领导干部,在席间公然发放红包。即是靠着宴席的名义,用金钱拉拢镇领导干部,为啥拉拢?可能就有后续的“批土地”“拿项目”“获补助”等一系列问题了。如果说平常没有一个借口或者契机宴请领导,在整风运动 下也没有合适的送礼借口,那么酒席就成了一个机会。
那么禁止领导干部大操大办酒席和禁止领导干部要求或者参加与自身有厉害关系人物的酒席,是合情合理符合现实情况的。“丧事”成了“聚人脉”的宴会?不只是企业家“心怀鬼胎”也是领导干部“将计就计”。各自抱着侥幸心理乘坐同一条船,最后“翻船”也是意料之中。
那么认同并且接受党组织的行为约束是多么重要,遵守纪律“红线”就是一种“自保”,这样的“自保”比“找借口”“逃逸”“结盟对抗调查”要可靠得多。所以,党员干部何必要舍近即远呢?
诚然,这需要党员干部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拒绝诱惑的决然之心。对于内心的修炼,自然少不了教育,教育是修身养性的不二之法。一方面需要党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教育,深入贯彻党的八项规定,反四风等系列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党员干部严格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用崇高的思想精髓充实大脑,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补足精神之钙,自然不会得“见钱眼开”的“软骨病”。所以,拒绝诱惑,还应从“修心”开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