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95周年庆祝大会表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也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旨在消除贫苦、缩小贫富差距的脱贫攻坚行动是达成全面小康水平目标的重要措施,意义重大。
脱贫攻坚不能只重“面子”而忽略“里子”。在一些不良政绩观的作用下,有些地区的脱贫攻坚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实务中,而是偏移到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无助于脱贫行动,反而成为了“拦路猛虎”。建设不规范的城乡结合部、山区普遍存在大片的土坯房、棚户区,影响美观,仿佛一张大写的穷、旧名片,因而有些地方官员便“灵机一动”,对这些建筑进行装修、整顿,粉饰一新,俨然一座新城。如此一来,“面子”上过去了,扶贫资金投入了,“里子”却仍是一穷二白。
破除形式主义还需进一步科学考核、考量机制。形式主义之所以能以五花八门样式存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贫攻坚行动相关考核、考量机制不科学所致。现有的考核方式,无非就是一张表格、一堆数据、一摞照片,形式主义者专注于表格的多样化、数据的最大化、照片的美观化,却不能联系实际、体现实际工作成果。考核机制的滞后、考量方式的欠妥,正是滋生、助长形式主义的重要因素,制度的漏洞给了投机者机会,挫伤了“甩开膀子”的工作者的积极性。
深化脱贫攻坚行动,还需狠抓落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破除形式主义,建立科学、规范的机制势在必行,专款专用、责任到个人、违规必究才能刹住不良风气,严格标准、量化考核、严格监督才能将中央脱贫文件精神、脱贫要求落到实处。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处于小康水平线以下的地区范围很大,通过深化脱贫攻坚行动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杜绝形式主义,是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狠抓落实是贯彻目标要求的基本保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