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是政府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李克强总理在10月31日的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当天会议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李克强强调,对于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众事件等重点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及时主动发声。“对于可能引发公众舆论的热点要提前‘推演’,对于相关的质疑声音要及时回应。”(10月31日,中国政府网)
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一环,也是进行廉政建设的关键之点。作为一届政府致力于政务公开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这是国之幸事,民之福分。假如能够将此项工作推而广之,甚而至于将其不折不扣地进行贯彻执行,无论是民心,还是廉洁自律都会大有好处。但是,要想让此项工作不至于流于形式,那还得拥有强而有力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杜绝“走过场”的关键。无论细则如何细,无论法制如何严,缺失了果敢的执行力,一切都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大众的笑柄。因此,在实施政务公开《细则》时,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约束每一个相关人员,将责任与每一个相关人员挂钩。只有这样,相关人员才会把它当一回事,只有这样,相关人员才不至于在这上面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过许许多多的政务公开,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一种“走过场”,老百姓也没有把它当一回事。
政务公开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公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且事关社会的稳定和民心的向背。因此,作为各级党政要做好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心理,切不可做一些尤抱琵琶半遮面的事情。社会媒体及其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要主动参与到监督的行列中去,让政务公开成为“真正公开”,让政务公开成为深受来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成为中国人的温暖工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廉政建设才会收到丰硕的果实。
总之,政务公开是一件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得到民心,就要看我们能否杜绝“走过场”。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