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不是农业不赚钱,是你做农业的姿势不对

[ 作者:我会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6 录入:实习编辑 ]

凡是对农业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每亩田的产量多达上万斤,这个产量足以供应上千个家庭的日常需求。但因为信息不通畅的原因,产品在不同的地方很难及时调剂,所以农产品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蔬菜瓜果在一个地方滞销,在另一个地方价格却很高的情况。面对这种境况,除了完善信息流和运输条件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2008年前,山东章丘的芹菜每斤最多只能卖到2元,但是最近几年,竟然可以卖到每斤90元,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章丘一个村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创新提出在销售环节,将一颗芹菜分成四个等级。即最外面一层不做任何包装,每斤只卖3元,第二层卖10元,这样下来越靠近菜心,价格越高,最贵的就是中间的芹菜芽,卖90元一斤,而这一部分主要供应给各大高档酒店、宾馆和餐厅。这种创新模式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样销售可以让消费者仅从外观上就能看出芹菜 “内外有别”,越靠近里层的芹菜越发绿,质量和口感就越好。 通过这样按质量分级定价的策略,合作社对芹菜进行统一包装,最贵的芹菜每天能卖掉五六百斤,而其他的也能卖到一万斤左右,这样算下来,芹菜的均价达到了20元每斤,这使得原本经常滞销的芹菜转眼间成为了当地百姓的摇钱树 山东章丘合作社的这一创新模式,给农户在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带来了新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就此讲到“不同品种差别化当然很正常,不同品种国内外市场价格不一样。如口粮,大米和小麦,这是国家主保的产品;像大豆,主要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所以,大豆的市场和小麦玉米就不一样。另外,同一个主粮有不同品种,也不一样。小麦和大米,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原来都是一个价,一刀切,一个作物只有一个价格,对优质农产品就很不利。一种农产品只有一个价,就等于吃大锅饭了,优质农产品得不到优价,大家就不愿意去生产优质的品种。纯粹追求产量,品质就不行。以后收购价要体现在不同价格上,实行差异化价格,体现它们的市场价值。”

在这一模式之下,凭借农户本身的力量实在有限,规模化与标准化在实现上仍然有很多困难。但国内各大农业电商平台的兴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从源头控制品质,分级定价,用户在选择上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价格透明。带着这样的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买家卖家愿意相信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产品可以真正实现品牌化生产,我们距离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也就不远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我会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