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下放权力也是传导压力

[ 作者:肖草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6 录入:16 ]

脱贫攻坚,这是全国上下的大事,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获悉,扶贫资金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将进一步下放到县,省级不再具体管理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权。今年可能90%左右资金规模审批权限下放到县。(9月22日  新华网)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毅力。在制定帮扶措施上,一些项目的规划和落地,需要层层审批。作为贫困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靠天吃饭的日子实在难熬。某些地方,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发展进行帮扶,而这又和季节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需要抓住机遇。但等到项目资金的层层审批和划拨,早就过了最佳时机,资金的利用就达不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县一级应该是对基层情况最了解的,哪些村、哪些人需要什么样的帮扶,县一层面心中最有数,将所有资金统一调配,能够更好利用资金,将这些“救命钱”用在刀刃上,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上一个台阶。

下放扶贫资金审批权限到县,这是将权力下放到基层,是对权力捆绑最大限度的松绑。项目、资金,又特别是扶贫领域,这是敏感中的敏感。前段时间,中纪委曝光了扶贫领域的325起典型腐败案例,这在告诉我们,加大对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丝毫不会松懈。然而,将资金审批权限下放,既是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也是有了更大的腐败风险。手中掌握着如此大的权利、面对大量的扶贫资金,稍微一动歪念就会滋生腐败。

曾几何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甚嚣尘上,只用权力、不尽责任大行其道,运用权力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度风行,致使腐败分子猖獗、党的形象受损、人民怨声载道。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是为制衡权力滥用的有效措施。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成为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为一些权力任性党员干部继续加压。

权力就是责任,下放权力也是在传导压力。看似自由裁量权大了吗,但是工作中却会愈加谨慎。不管是第一责任还是一岗双责,掌握着扶贫资金审批权的县一级,将要承担扶贫领域资金腐败的全部责任。压力增大,反过来也是对权力的一种制衡,让领导干部更加小心使用资金,时每一笔资金都尽其所用,让资金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今早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对扶贫资金权力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也是在给基层的干部压担子。基层干部,最能够知道群众的困难是什么、需要什么,开出的“药方子”更有效,对扶贫资金审批权力的下放,是要让我们的干部主动担责、靠前指挥、肃清思想,权力的下放,是要求党员干部对群众更加负责,真正实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有了权力就有了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组织给予地方如此大的权力、如此大的信任同时,我们要深感责任重大,让权力得到最公正、最有效的应用,早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

作者地址:贵州省毕节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