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道德是如何在诈骗之乡失效的

[ 作者:孙旭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王惠敏 ]

根据新京报报道,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猝死案的6名嫌疑人,都来自福建或在福建长大,其中3人来自有“诈骗之乡”的福建安溪县。记者在当地发现,“整个村都在行骗,以骗不到钱为耻”。

“整个村都在行骗”是个粗略的统称,其实应该是“村民诈骗成风”,否则难免对当地有污名之嫌,就像对河南人的歧视一样。诈骗成风的村子里,以骗不到钱为耻,倒也并不出乎常情。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下的标准之后,弊端当然很多,带来的便利却也明显:你有钱就是本事,没钱就是无能。

在几乎所有回乡手记中,作者都会忧心忡忡地提到农村道德的沦陷,拜金便是重要一端。在以前,人们都被束缚在田间地头扒坷垃,五邻六舍都穷,贫富之别主要体现在温饱程度上。当人们赚钱的空间和能力被解锁一部分后,眼界大开,金钱便成为终极的主宰,进入“笑贫不笑娼”的时代。

事实上,农村并无田园牧歌的“更有道德”的过去。在回乡手记体中,作为农村参照物的城市,也谈不上“更有道德”。反倒因为生存竞争更加残酷,城市人必须更加拜金。

城里的富人看起来更知礼节,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源来拱卫自己的体面。网上隔三差五就会曝出河南农民哄抢事故货车的新闻,评论区地域炮一堆。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那些货车拉的不是苹果和西瓜,而是一包包钻石,趁乱过去摸一把,就可以在北京三环内轻松置业,还会有多少城里人能淡定旁观。

不与生存情境匹配的道德,都是在逼人耍流氓。道德在某些地方普遍沦为虚词,最大的可能是它无助于解决人们的紧迫问题。“仓禀实而知礼节”并不准确,真相是“仓禀实”之后,往往会进入更高阶的圈层,不“知礼节”将被朋友圈视作异类,付出现实的代价。从自我认知上,一个年收入十万元以上的白领,也很难接受自己与一群农民哄抢几个苹果。

再看“诈骗之乡”安溪县,地处偏僻,经济凋敝,教育水平落后,求生艰难的人们之前也曾尊师重教,把读书视作阶层上升的唯一渠道。在这个渠道价值严重衰减之后,诈骗风起,从最早卖假膏药,到卖六合彩,再到电话诈骗。

可以说,投身诈骗,他们失去的只是道德枷锁,得到的却是用人民币标价的美丽新世界。再加上长期以来,电话诈骗别说破案率,就是立案率也极低,成本收益率相当可观。

在农村,贫富贵贱都是在与左邻右舍的比较中得出的,相对于诈骗团伙,老老实实种地打工的年轻人经济上处于弱势,在婚嫁市场上就会缺乏竞争力。农村男青年一旦娶不来媳妇,就不会有孩子,绝户没人续香火是小事,等到老了病了,只能忍饥挨饿、屙尿在床,活不成又死不了。两相对比,倘若你生于“诈骗之乡”,书没读成,又不会做其他生意,你会怎么抉择?

我不是要为那些电话诈骗的人辩护,只是道德声讨对事实的改观并无太多助益。贫贱的人群甘于贫贱,欣然接受被“剪刀差”裁剪的命运,在上等人需要的苦力岗上做牛做马,对于上等人来说,当然是和谐而可爱的。可是,上等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天天想更上进?只是,他们理解的上进,跟“诈骗之乡”追求的上进,不在一个评判维度而已。

诈骗跟杀人一样,有史以来便是人类主要的罪名之一,裁断其是非不需要大费周章。然而,法律毕竟是最上等人意志的体现。有人以不到10万元一亩的价格,赶走土地上的农民,然后以3000万元一亩卖掉,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合法”。更多的人在为这种做法寻找合理性的解释。可是,被赶走的农民会这么看吗?

社会割裂的后果,不仅仅是贫困山区的农民每天睁开眼,跟都市居民看到的,并非同一个世界。还包括,两群人对罪与非罪的理解,很多时候也会大相径庭。在安溪县的“诈骗之乡”,诈骗团伙都以“听电话”或“杀候鸟”来指称自己的作为,除了语言的矫饰外,更反映出他们已达成集体共识:这事儿虽然犯法,却也不是滔天的罪恶。挂掉电话,他们还是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爸爸。

组织架构上,中国农民在脱离土地谋生之后,非常依赖亲戚朋友的提携。从经营角度看,这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中提到,她家方圆有很多人出门靠校油泵为生,靠的就是亲朋之间的传帮带。我家跟她家相距十几公里,我也有好几个亲戚就做校油泵,其中就包括我的妹夫。他是给他表哥做学徒出师的,在他买了校台之后,他弟弟又给他做学徒,现在也独立店面了。

福建莆田的游医团伙,更是依赖姻亲关系进行产业繁殖,最后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安溪县的电话诈骗团伙蔓延成灾,除了利益诱惑,熟人间的引领和切磋,也为这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骗术也因此得以不断迭代。

这些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有高额收益,自然会形成足够的向心力,以抵制普适的对诈骗的道德谴责。时间稍微久一点,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不以诈骗为耻,以没骗到钱为耻。这种价值共同体倘若没有外力足够的压制和分化,只能越来越稳固。

10年前,我所在的城市因为非法征地被追责,一主事官员主动揽下大部分领导责任,直到现在还被本地官场传为美谈。网络视频中,城管群殴小贩,网议声讨震天,而在城管内部,那却是为了保护同伴,惩治占道刁民的必选项。但凡价值评判一涉群体,都会帮亲不帮理,乱成一锅粥,公务员如此,城管如此,警察和医生也一样。诈骗团伙内部,难道就会例外?

所以,不必对道德在“诈骗之乡”失效过于惊诧。世界上本无道德,信的人多了,就有了道德。如果你不信,那些便只是空谈。打击电话诈骗,法律和道德宣教或许有用,但效用不容乐观。更要紧的,则是各地警方必须对符合诈骗案立案标准的电话诈骗每案必立、凡立必查,最大程度压缩诈骗团伙的生存空间。

我对这点毫无信心。那就再回到“诈骗之乡”,如果有一天,那里赚正经钱致富的人超过了搞电话诈骗的,这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在此之前,普通人还是多学学防骗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视觉中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