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虽然“三农”一直排在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件大事。侧面来看,今日,脱贫又作为国家头号任务来抓,可以看得出“三农”发展的速度并不如人意。
那农业发展之路到底在何方?
1.互联网:有人说互联网+农业,虽然阿里京东苏宁农产销售每年都在增长,但占比不会超过全部农产交易的10%,90%还是依赖传统渠道销售。
(注:我们传统渠道中有“蒜你狠”、“姜你军”的坐庄制,他们一直掌控着市场。而生产者一直没有直接面对市场的机会,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销售形式,但替代不了传统渠道)
2.规模化:中国大部分农业都是小散户的形式,规模化需要购置大型生产设备与生产资料(成本高);而且还需要生产者具备大型农场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目前我们正处于新农人与传统农民的交替时代);最后是我们欠缺真正的标准化、供应链管理、规模化销售的能力。农产业规模化发展谈何容易?
【观点】:
中国通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城市消费主体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产生质的变化。
从过去的“吃得饱”到“吃的好”,到如今的“吃得精”(只要你你询问身边的朋友家里倒掉的剩饭菜频率,就可以验证,我们不是买不起,而是吃不下那么多)。随着我们物质的高度丰富更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精”要求!
由此我们对农产品的口感、安全、便捷提出了新要求,而我们绝大部分农产品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滞销成了必然)。
举例:近年进口猕猴桃8元/枚、车厘子200元/斤的消费大有人在,广西产的有机红心猕猴桃也已经销售到了200多元/32枚也产销两旺。
所以,农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不是在交易形式、物流网、供应链,而是在整体的“提质升级”,农业“供给侧”改革才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必须深思并引导的,希望我们农产电商从业者多引导农户在生产端做出好品质,为社会提供口感好、安全的好农产,发展将不期而至!
更多观点,期待各位看官补充,欢迎各位看官对以上拙见拍砖……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十二先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