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人才使用当警惕能者多劳症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7 录入:实习编辑 ]

某君,公职人员,业余爱好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单位有点标语口号之类,就“安排”给他。“某君,把XX写好”基本成了单位领导的口头禅。而某君一直是个不善言辩的主儿,每次都默默地、认真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就这样一路下来,为单位书写的标语、奖状之类已经不计其数了,可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点报酬。某君年近花甲,即将退休,可单位那些年轻的领导干部们依然是那样对某君“大呼小叫”,不过在前面加了个“老”字。有一天,一三十来岁的领导从某君手中拿过写好的奖状时,还算诚恳地说了声:“老X,谢谢您。”某君听后,满脸虔诚,恭恭敬敬地回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初听起来是谦虚、大度,但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某君对领导们是另有看法的。因为“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学生作文中的一句套话。当时老师最喜欢布置的作文就是《一件好人好事》,大家写帮助老奶奶背柴、牵老爷爷过河,临别时,老人家一般都要说:“小朋友,谢谢你。”而此时的“小朋友”都会千篇一律地回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位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某君,竟然用当年小学生的语气来回答一位年轻的领导,内心的情感还是复杂的。

在西南乡下有句俗话,叫做“好犁的牛儿不得闲”,说的是能犁田又听话的牛就会被一直利用着,而那些犁田本领不高又脾气大的牛往往就鲜有人去搭理它。这正如我们的人才使用,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能力强的往往就会被“安排”许多份外工作,还得好好干。干好了没人感谢你,干差了还说你没出力。这样下来,在一个单位里,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有的人却无所事事,用乡下人的话说,“皮都耍丢了”。其实,这样的现象存在于不少的地方部门,对整体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是谓“能者多劳”症。

近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刊载尹宝平的文章《用“快牛”也要催“慢牛”》,指出,作为领导者,既要善于保持“快牛”的积极性又要善于激发“慢牛”的主动性。这就要求,作为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要放得下架子,不要只把眼光盯着那些有特殊专长的人,而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去培养。如果一个单位里这样的“能人”多了,大家干起事业也笑声不断,效果更佳。

其实,工作也好,事业也罢,都不完全属于自己。只有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进步,才会有真正的新局面。领导干部们,更应当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去培养那些潜藏着的“千里马”。就算是匹“劣马”,在不断的打磨中,也会向“千里马”靠近。如果只把眼光盯在那特殊的个别人身上,弄得其疲惫不堪,而另外的人员就连陪衬作用都谈不上了。

“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个别“能人”来说,即使体现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也应该有个限度,否则,“能者多劳”症严重了,机器人也会被累垮。作为没被领导记挂心上的同志,如果不思进取,以“少做事”为佳境,那不管于单位于个人都没有任何好处。作为领导干部,不能眼光只落在某个人身上,更不可偏听偏信,而要顾全大局,共同出力,警惕“能者多劳”症影响了全局工作,才能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走出低谷与困境,迎来别样的辉煌!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