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善待权力方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作者:杨慧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5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山东潍坊正厅级官员侯端敏的一句“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几乎不可能”让他成为了最近网络话题的焦点人物,反观侯端敏从农家子弟,到有为清官再到阶下囚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在他仕途一帆风顺的过程中忽视了伴随权力膨胀而产生的潜在危机,而当“权利”双刃剑效应突显的时候,他又发现为时已晚,结果铸成无法弥补的大错。侯端敏的事件对于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正是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所以,领导干部也就很容易成为被他人拉拢、被腐蚀的重点对象,处在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吹倒。

纵观近年来一些落马干部的仕途历程,能够走上领导岗位,能力都是很强的,他们也曾经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党政干部。就像侯端敏,1995年初,40岁时就任鱼台县长,上任之初他立下誓言:不贪污、不搞女人、不给别人提供制造谣言的机会。通过自身审时度势、励精图治为鱼台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2003年任济宁市副市长,5年后,任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2011年,56岁时被任命为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官至正厅级。然而,在奋斗和追求的过程中,侯端敏忽视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侯端敏的“人生历程”不是特例,一些优秀党员干部的腐化过程跟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践行“两学一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该深刻反思,反思这些负面案例对我们的启示,认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很多腐化落马的党员干部在回顾自身“人生历程”时都会提到,从苦读到苦干,一步一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但由于经不起各种诱惑,逐步走上犯罪道路,只能在高墙铁网里度日如年地“苦熬”。从官居高位到沦为阶下囚,使得他们真正懂得自由和幸福的真谛,面对失去自由的痛苦,想起悲痛欲绝的亲人,他们无一不追悔莫及,只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丧失了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耀,沦为阶下囚的他们深知后悔已晚矣。

犹记得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曾说过一句话,“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然而对于腐化堕落的贪官而言,丧失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荣辱观念,只能机械的通过金钱和酒色来弥补精神世界的空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从保证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政官员知荣明耻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终生的目标去追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行动的准则去遵守,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做为一项根本的要求去实践。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光彩与龌龊、奉献与索取、先富与后富、民利与政绩的关系,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作风上的艰苦性;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自己营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权力是把“双刃剑”,即可为人民服务,又可为自己谋私利。权力在有些人手中出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那些身陷囹圄、走向堕落的领导干部正是把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认为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从而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庸俗化。当把手中的权力变成商品时,人就变成了贪官,从开始的半推半就到后来的来者不拒。他们大都有一种侥幸心理,相信周围的铁哥们不会出卖自己。但是,每当他收一次不义之财时,也就从精神的牢笼向法律的牢狱之门又迈进了一门。

孔子曰:“吾日当三省吾身。”人的一生并不可能都是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要紧的是永远保持自己的人格,精神自由,当然也包括人身安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划清是非界限,明辨好坏荣辱,做到析事明理,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千万不能见钱眼开,甚至不惜以权换钱,以身试法。一个人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真正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无愧无悔的人,就得抵制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实践证明,以身试法者,其结果必然是身败名裂,遗恨终生。因此,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干部就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善待手中的权利,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腐蚀,把握住自己,防止职务犯罪,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才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长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