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官员成“老赖”别让诚信“雪上加霜”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11 录入:16 ]

“公职人员上了老赖榜,还是个领导!”7月6日上午,有网友发现,在近期公布的一批老赖榜中,神木县农业局副局长杨艳赫然在列。华商报记者从榆林中院执行局获悉,杨艳和丈夫高忠智涉及民间借贷,本息共计约300万元未能偿还。对此,神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进斌表示,上老赖榜说明其诚信出了问题,但没涉及到犯罪,目前还不能对其进行问责。(7月7日《华商报》)

公务员成“老赖”让人在震惊之余更感寒心。原因很简单:这些拿着“国家俸禄”的“公家人”来说,其岗位决定了他们多多少少掌握着公权力,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从某种意义上说牵涉到普通民众的福利。正因如此,对于公务员,除了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予以约束外,更有社会心理的一种相应期盼,总是希望身为公务员的人,能够具备较之其他人群更高的道德水准。这也是普通民众对这些“当家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期盼。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总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成了破坏公务员队伍的老鼠屎,他们贪污腐败、公款吃喝、耀武扬威、欺压百姓、以权谋私等等。还要就是像神木县农业局副局长杨艳这样的,涉及民间借贷,本息共计约300万元长期未能偿还,杨艳也许在想有钱也不给,看你到底能咋的?

官员成“老赖”别让诚信“雪上加霜”。行政公信力的实现,既要有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执行制度的人用良好的道德示范和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来维护。一名公务员若对自己的事情都说话不算数,那执行起相关政策法规来,又如何能服众?又如何去教他人信守承诺?更让人痛心的是,当一个社会中群体之间的相互评判标准竟然是“为什么他能‘赖’”时,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杀伤,对社会阶层之间的割裂伤害尤甚。可按照常理,遵守法律、尊重道德规范本最应该由公务员这个群体做出表率,当这种希望落空之后,本应“走到前头”的人反而逆道而行,这样的现实,更是让人寒心了。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官员,本应该用实际行动带好头,用诚实守信、值得信任的官德为大众做好榜样,如此欠债不还恶意拖欠的行为,恐怕在伤害本身诚信、官德同时,对官员形象更是一种伤害。随着国家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老赖”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以至于寸步难行。同时,国家对党政官员中的“老赖”还要出狠招严厉惩治,要让其在升迁、晋级、考核等切身利益方面受到限制和打击,才能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让其不能当“老赖”,不敢当“老赖”。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