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最温情判决书能遏制高离婚率吗?

[ 作者:萧仲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7 录入:16 ]

南京一对夫妻分居多年,丈夫起诉到玄武法院要离婚。法院一审判决不准离。近日,法院在微信将判决书公布出来。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判决书不仅从冰冷的法理上判决,还从情理方面,劝夫妻俩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亲要见面,爱要用心。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有网友称它为“最温情判决书”。

这两天,“最温情判决书”一句“亲要见面,爱要用心”感动无数网友,纷纷给法官温情执法点赞。审判法官透过冰冷的程序执法,辅以温暖的人情世故分析,本来冰冷的判决书多了几分温度,如此判决的确少见。不知这封温情判决书,能否感动正在闹离婚或准备离婚的夫妻悔悟?

纵观时下基层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笔者看到最多的是离婚官司。调查显示,时下部分地方离婚率居高不下,尤其以城市人口最为突出。离婚率高让法官忙得不亦乐乎,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证明社会和谐不够。离婚带来的子女教育,人情伦理等问题,容易成为社会问题,不可忽视更不能无视。

其实,离婚率高原因除了夫妻感情基础、婚姻生活外灯红酒绿的诱惑,还与社会公共服务环境有关。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因为夫妻一方绝症在身,另一方起诉离婚或逃之夭夭的大有人在。如果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实用,也许迫于生活压力劳燕分飞的悲剧就不会多。

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沉浸于“最温情判决书”诗一样的说理讲法时,还应看到公共服务的不足。一个家庭的幸福建立在社会治理成熟和谐的基础上。显然,“最温情判决书”是当前社会治理阵痛中无奈的发声。

透过现象看本质,降低离婚率光靠说理讲法治标不治本,社会治理机构应该把目光放到提高公民思想文化水平,培养公民道德素质修养,进一步提升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上。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社会服务产品,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尤其重点在社会养老、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展开努力,如此,所谓“最温情判决书”才会少之又少,社会才能满满正能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