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记住乡愁心才有安处

[ 作者:高永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吴玲香 ]

一个人,生在一个地方,长在一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就镌刻在了心里,不管你远行千里万里,都会怀念、向往和追忆,都会让你觉得温馨、平静和幸福,这就是乡愁。乡愁有时候是门前的小桥流水、是屋顶的炊烟袅袅,有时候是老宅嬉戏的身影、是年节风俗的记忆,有时候是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总之,乡愁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淡雅温情的。

可是,眼下承载着故土情结、人文情怀、精神情韵的乡愁,却正在一点点被割裂。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号称要建国际化大都市,与之相伴的则是大拆大建拆旧城,建新城。一位外国学者曾评价中国的古建筑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却是,大规模新建大家都会有的高楼大厦,毫不留情地拆掉别人永远也不会有的古村落、古街巷、古建筑。于是,城市里高楼大厦千城一面,走到哪里都似曾相识却终是陌生,更可悲的是不少地方还屡屡上演拆掉真文物、建造假古董的滑稽闹剧。

城市是如此,农村同样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每天都有80100个村庄消失。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村庄衰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个进程相当漫长,而且即便村庄覆盖的面积变小了,灵魂也不会丢失。可是在我国的不少地区,这种本应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却变成了强制的过程,相当一部分农民被上楼,农耕文化遭到了粗暴的摧残,甚至给农村社会的安定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政绩焦虑、利益冲动和追求形式之下,我们许多城市的高楼林立,许多乡村的非自然消亡,都是以割断文脉和弃置乡愁为代价的,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则是故土情怀的失落和泯灭,则是精神家园的飘泊和无依。

当下,我们的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留住乡愁。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这不仅是对人文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更是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

让乡民情感有寄托,让乡愁不再无根,这不仅看上去很美,更应该世代传承,因为记得住乡愁,才有心安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鲁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