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理干部“走读”,需从“四个不”上下功夫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7 ]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中国新闻网)

如今,干部走读已成为许多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工作地与住所分离,每天家里单位两头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需要干部“沉”下去抓好落实。而干部往来于城乡之间,一到晚上或节假日,机关唱起了“空城计”。与基层的工作性质不相称,与“三严三实”要求不相符,不仅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所以,笔者认为,治理干部“走读”,需从“四个不”上下功夫。

一是建章立制,解决“不能”问题。基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措施,例如《领导带班值班制度》、《领导干部考勤制度》、《领导干部请销假制度》、《驻村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轮流接记制度》、《机关考勤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实现了由原来的“人管人”变成“制度管人”的跨越,用制度堵住干部“走读”的路,使干部不能“走读”。

二是改善条件,解决“不想”问题。积极完善宽带网络、安装有线电视、构建远程教育;制定激励政策,创造学习条件,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干部素质。建立了职工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等,明确专人管理食堂,每天向干部供应早、中、晚餐;不断优化机关内部及辖区大环境卫生,全力创造栓人留心的良好环境,使干部视岗如家,不想“走读”。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解决“不敢”问题。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督,成立机关作风督查组,对机关干部在制度执行、效能建设、“四风”整改情况、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让群众对机关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提出建议及意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使干部不敢“走读”。


四是奖惩分明,广泛教育,解决“不愿”问题。建立并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常年坚持在工作岗位,特别是长期在“5+2”、“白+黑”再加中午模式下工作,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通报表彰;对一些作风飘浮、经常“走读”的干部,及时进行公开曝光或通报批评。并坚持把干部考勤与年度考核、年度评先评优和干部考察使用相结合,存入了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使大家从行动上不愿“走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