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小县城的中年妇女与农村中年妇女不同,一方面她们没有帮扶子女进城买房的经济压力,只要自己能够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就能够大大减轻对子女的经济依赖,生活可以过得很轻松。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子女还未成家因而暂时没有带孙子的任务,零散的假期和轻松的工作为她们提供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如何消遣这些闲暇,成为她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母亲是60年代出生的农村妇女。70年代,外公成为县汽车站的一名正式员工,其工作是客运车司机,全家人便随着外公进城生活。2000年左右,母亲顶替外公在汽车站的职位,成为县汽车站的一名普通的站内售票员。由于是小县城,客流量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因而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只需半天,属于“今日上午班+明日下午班”轮班模式。每个月还有4天的连休假,算起来,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算,母亲在单位上班的时间一个月不会超过15天。在这种非充分就业的情形下,母亲的月工资不多,大约1500元,但确实比较轻松。再加上弟弟还未结婚生子,母亲便还未做奶奶,如此充裕的闲暇时间该如何打发,成为母亲最头疼的事情。
以往母亲喜欢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来打发自己多余的时间,比如给孩子们织毛衣、做棉拖、定鞋垫等等。五年前,母亲听说隔壁县的一位妇女花了4年的时间绣了一张1*3㎡的“八大美女图”卖到了5万元,她也有所心动,没过多久就从店铺里买来一张同样大小的十字绣,并下定决心用少于别人一倍的时间完成这项浩大的纯手工作品。此后母亲便把自己所有的闲暇时间花在这张“八大美女”十字绣上。整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幅“八大美女+琴棋书画”的十字绣总算是完成了,母亲为此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但由于经常长时间的低头穿针引线,颈椎轻微错位、眼睛也因过度疲劳使用而视力下降。
可见,这样类似的相当精细的纯手工活动虽然能够消磨大量的闲暇时间,但是对上了年纪的母亲来说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好在母亲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完成了这一好大工程后,母亲便不再单纯地窝在家里做手工。为了改善自己的身体亚健康状态,母亲开始试图走出家门,或散步、或跳舞,总之是要让自己全身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便成为了小县城中最早的一批广场舞大妈。每天晚饭后,母亲便换上舞蹈鞋、舞蹈装前往广场舞的聚集点,从晚上七点开始到九点结束,连跳2个小时之后便大汗淋淋地回到家里。每日两个小时的广场舞还不足以填补母亲充裕的闲暇时间,眼睛和颈椎因“八大美女图”受损后又不能在家里拨弄针线活动了,如何在自己每天半天的休息和正常的长假中做一些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母亲接下来的闲暇难题。这一难题在2015年终于有了解法。
今年过年一回到家中,母亲便把自己这一年的“重大活动”展示给我们子女瞧瞧:一群穿着鲜艳的中年大妈们,满脸红扑扑的笑脸,一会在水库边野炊,一会在山顶上“炫耀”雪景,一会在荆棘山路中爬行,一会在河边赏花。如此丰富的生活让母亲的闲暇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这得益于母亲在2015年结识了一群以户外健身运动为主的新朋友。这群朋友在母亲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让母亲在与这群姐妹相处中获得生活得新乐趣,形成了一种健康且有色彩的休闲生活。
一、长假中的短途“旅游”——远足与探险
2015年由于户外运动进行,母亲由一个单一的业余的“广场舞大妈”转变为一个综合性的户外探索者。为此,母亲让我们给她配备了一整套徒步旅游、登山的装备,其中包括登山拐杖、登山防滑鞋、护颈的围脖、携带方便的变形塑料碗、小凳子等等。从头到脚全方位装配,俨然一个专业的户外登山者。
母亲能够完成这一转型,主要依托于她今年4月份加入的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户外健身团队。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是一位50多岁的普通中年男性龙伯伯。龙伯伯曾经是一位身体有疾病,既不能在外出务工挣钱也不能在家里帮持家务的“废劳动力”,其家庭的生活开支主要依靠他的妻子的水果生意维持。为了恢复自己身体,龙伯伯从2014年开始每天坚持走路4-5公里,长期有规律的走路、爬山改变了他弱不禁风的身体。按照母亲的说法,他以前因为身体不好,成为“不能给家里增加收入反而增加家庭的开支的家庭负担”。现在却不一样了,通过长期锻炼身体恢复健康后,龙伯伯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月的工资1600元下来后首先上交妻子1000元,剩下的600元便用来维持徒步锻炼的开支。“身体健康了,能创造收入了,在家里的地位就不一样了。虽然常常跟我们这些中年妇女在一起,但他的老婆也不在意,毕竟这样的活动对他的身体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龙伯伯的典型事迹在周边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邻里乡亲们看到了长期锻炼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有显现的经济效益,正是这种来自身边人的巨变让周围的人开始对户外运动如走路、爬山有了兴趣。在他号召和组织下,并通过“忠实会员”的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慢慢把大家聚集起来,走路爬山遂成为这群有闲中年人的自发性健身运动。母亲便是通过她的一位高中同学参入到他的队伍中的。
随着人数的增加,凝聚力地增强,他们将更多趣味性的活动融入到登山中,将健身运动与旅游探险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他们常规锻炼之外的“新福利”。所谓常规的锻炼就是每日进行的至少5公里的徒步运动。额外福利则是每隔1-2周组织一次户外登山运动。登山的地点不会太远,一般选择县城周边的比较有趣的有山、有水、有风景的地方,时间控制在1天之内。号召者微信群里通知爬山的地点和时间,队员们便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参加。由于母亲还未退休,休闲的时间是分散的,因此在这半年内只参加了4次登山活动。登山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母亲每次都玩的特别开心。每次自己尽心而归后就会把他们所拍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微信发给我。
每次远途的登山运动,其行程都差不多。发起人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后,大家相互联系确定参与活动的人员,第二天大家统一在出发的地点集合。如果所爬的山不在县城,则需要调配队员中的私家车。私家车不够,则大家统一搭乘公共交通而行。他们一般是早上8点左右从县城出发,驱车半小时左右达到相应的地点后开始爬山。登山2-3个小时后便在原地修整,有条件的地方他们就架起自带的锅炉,周边拾点柴火搞起野炊来。没有条件的话就靠各自的所带的干粮补充能量。到下午2-3点钟左右便开始下山返回。母亲说,这样活动一天下来还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但每次的过程都让她回味无穷: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自己开路的兴奋与刺激,途中偶遇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的意外之喜,集体劳动下的户外野炊带来的原始生活体验……这种在登山过程中发生的“意外”都成为队员们的额外福利,他们在登山远足中旅游,在旅游中分享惊喜,在探险中感受刺激,在舒展胫骨的同时愉悦心情,母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户外登山远足“发烧友”。
二、特殊日子中的“小狂欢”——生日聚餐
从2007年开始,作为常年在外求学的女儿只能在寒暑假回家陪陪母亲,作为常年在外工作的儿子只能在春节回家陪陪母亲。由于姐弟俩同时在外求学和工作,近十年来我们从未在家里陪母亲过生日。平常的日子里,母亲一个人可以在家里捣腾一些事情来打发自己闲暇,如种点花花草草,做点小手工活等等,以此来打破家里过于寂静的状态。但在特殊的日子需要特殊的仪式来填充时,子女的缺席多少都会让母亲有点伤心。
母亲常说,人老人就越发想念子女在身边,尤其是在特殊的节日时。母亲的生日便是她老人家很看重的一个日子。说来惭愧,已经快到三十岁的自己到现在还不清楚母亲的生日具体是哪天,只是大概知道是十月份的中旬。每逢她老人家生日临近,母亲便会提前几天主动打电话告知我们姐弟,如果她老人家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就会利用这个机会让子女买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老人家。因此,这些年母亲过生日时只有2-3个姊妹的庆祝和远方子女送来的生日礼物陪伴。如果当天我们还能想起母亲的生日则会打个电话给母亲表示祝福。现实情况是尽管在母亲的提醒下我们姐弟俩也常常忘记。但2015年的母亲的生日就过得跟以往不太一样了。首先母亲没有提前打电话通知我和弟弟,直到她晚上发来微信图片和视频我们才知晓母亲过生日了。其次,家庭来了6-7个我不曾见过的阿姨陪老妈过了一个热闹而欢快的生日。当时自己就很纳闷,家里出现的这群阿姨们既不是平日所见的母亲玩得好的同事也不是她日常跳舞过程结识的舞伴,她们从哪里来?怎么就让母亲如此开心?
过年回家和母亲聊起这事方才知道,出现在母亲生日聚餐中的阿姨们都是母亲在前文提到的徒步爬山团队中结识的新姐妹。母亲说,这些在户外运动中结识的新朋友跟自己有很多共同之处,性格合得来、生活趣味相投是母亲纳为自己姐妹的基本原则。母亲说,她在这个团队中有八九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她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常聚朋友圈。大家除了节假日跟着大部队走路爬山旅游之外,平日休息时还经常相约在一起组织一些小型的活动,母亲的这次生日聚餐就是她们的小型常规活动之一。
在“玩得来”的姐妹圈中,母亲在半年内参加了6次朋友的家庭聚餐,即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关系比较密切的姐妹们相约一起到她家里作客聚餐。当然到主人家里不会打牌,而是大家一起动手做饭顺便交流着自己某些拿手好菜的秘诀,实在帮不上忙的就在一旁唠嗑说着“这家长那家短”的是是非非,饭后则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微信抢红包的游戏,母亲经常在我们家庭微信群里的一句话就是“手气王继续发红包”。年前,电信的工作人员告诉母亲在无线路由器中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增强无线信号的穿墙功能,待到我们这些年轻人过年回来后母亲就急切让我们试着去拨弄一番。作为年轻人,我们自己在家的时间不长,而且在客厅的无线信号也完全够用,很好奇母亲怎么比我们年轻人还不满足?后来才知道,母亲生日聚餐的那次,姐妹们为了抢微信红包都跑到信号最强的卧室和厕所旁守着。于是,为了能够在客厅里也能够最强的无线信号,为了下次让姐妹们能够坐在客厅里最快速度地抢红包,母亲才有了这样的不满足。只是我们几个年轻人看了一下母亲记录的操作方法比较复杂也就没有帮老妈做成。
母亲的这个朋友圈半年内举办了6次家庭聚餐也就意味着每个月都有一次机会让“玩得来”的姐妹们参与一种相对封闭小型狂欢。在这种小型的单纯的集体狂欢中,开放的心态和“零负担”的互动,使得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把最真实也是最自我的一面呈现出来。通过这种简约式的家庭聚餐,增进姐妹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的同时也让一度安静的家里热闹一番。母亲的生日聚会实际上是用姐妹们的陪伴填补了子女缺位的精神空白,从而重塑了母亲的精神期待,进而改变了母亲的精神风貌。
三、趣味相投的小活动不断
休假期的远足和特殊日子的聚餐还不足填补母亲近半个月的空闲时间,从母亲时刻更新的微信状态来看,她们还有更频繁、更密集的交往。以春节为例,母亲初一到初六上班,初七到初九连休3天。在这三天内,母亲与她的这些新姐妹们组织了两次小活动,初七是西方的情人节恰逢县城举办新春烟花节,她们相约一起到江边看了烟花。大约是晚上6点半左右,一位阿姨开车来叫母亲,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母亲才回来,一回来就给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展示她拍到的美丽烟花。初八大晴天,她们的微信群里又相约去公园看樱花,于是母亲下午送弟弟上车后便与姐妹们看樱花,傍晚回来后就兴奋地整理自己所拍的各种照片,以至于忘记了做饭的点,自己饿了半个多小时才吃上晚餐。母亲说,这也是她们平时打发空闲时间的各种小活动,“县城里只要有好玩的事情,只要有人在群里号召一下,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就一起去看看,这样子瞎玩也挺有味的,冬天下雪就上山看雪景,春天来了就去踏春赏花,五六月家里的杨梅熟了就可以邀大家一起摘自家的杨梅……”
在母亲看来,这些都是她们在聚在一起的理由,只要自己有时间,母亲对这些小活动乐此不疲,更重要的不是母亲一个人乐此不疲而是一群人乐此不疲,按母亲的话说就是这群人“性格开朗、兴趣相投,都是有大把空闲的闲人”,简单讲就是母亲在2015年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谓“志同道合”,用母亲的话说,首先是爱运动,喜欢走路爬山,经常参加集体组织的户外健身活动;其次是爱臭美,每次户外活动都非常热情,到哪里都不断地拍照,笑口常开;最后是爱集体,在线下总会想各种办法让大家聚集起来,沟通、交流、扯谈、聚餐等等,在集体的狂欢中实现个体心情的畅快。因此,当她老人家在平板电脑上翻着这半年来大小活动的照片,兴高采烈地告诉子女自己到了哪里、做了什么、某某阿姨的怎么样时,内心的充实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在母亲展示她这一年的成果中,母亲不自主地将团队的成员分为三类人:一是由于长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累了各种慢性病处于亚健康的“身体不适者”,二是身体健康但打牌经常输钱的“败家大妈们”,三是退休了却不喜欢打牌又没有孙子可带的“清闲婆婆们”。三类人参与走路爬山运动都有各自的主要的收获,“身体不适者”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重塑健康的体魄,户外远足的领队龙伯伯就是典型代表。“败家的大妈们”通过走路爬山这一廉价的休闲方式逐渐戒掉打牌的习惯从而完成了从“败家大妈”蜕变为“持家大妈”的转型。“清闲婆婆们”则用这一系列的活动填满自己的闲暇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有意义。母亲把自己归纳到第二类人,因为母亲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没有赌命的人”,每年过年与自家兄弟姐妹们打牌输钱后就常说:“我打牌就输钱,没有你家小姨那样好的赌命,所以我平时都不打牌。以前不打牌又不知道做什么,现在好了,有了这么一群姐妹们,我以后可以给经常跟着大家到外面去爬爬山、看看风景,替你们省了好多牌桌上输掉的钱。”
母亲说的这个确实是事实。对于月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的普通职工来说,刚好满足了母亲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如果经常打牌输钱,则必然要经常开口找我们子女要零花钱。如果不打牌但有又没有其他活动填补她的充裕的闲暇,空洞无聊的闲暇反而会逐步侵蚀母亲的正常的精神面貌。因此,看到母亲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结交了新的朋友,并一步步向健康而又简约的休闲方式靠近时,作为子女的从内心感到欣慰。所以,母亲只要是在这方面的需要,我们姐弟俩都是完全支持的,比如去年弟弟就给母亲买了小型平板、更换了高清的智能手机,我就尽力给她老人家配齐安全的装备,还时时嘱咐她要注意安全等等。
四、闲暇的正解——小城镇大妈们的“新时尚”
母亲看到我写她的这篇传记时,高兴地自诩为“新时尚的中国大妈”。当问她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时,母亲说:“现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跑步、走路、爬山锻炼身体,我们这些不是跟他们大城市的一样吗?这不是紧跟时代步伐得新时尚还是什么?”可见,母亲的眼里的“新时尚”,不关乎她穿得如何潮流、吃得如何优越,而是她们这群志同道合的姐妹们紧跟了大都市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母亲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对身边这群“户外发烧友”的总结有一定道理。从母亲与这群队伍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互动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和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种单纯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她依托自发的运动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在这个朋友圈里,她们可以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可以经常聚集起来度过闲暇时间,通过频繁的互动建立单纯而又亲密的情感,“新时尚”的休闲活动让这些留守在小城镇的空巢中年妇女获得一种集体归属感,精神风貌也就焕然一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乡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