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别让农民再吃“哑巴亏”

[ 作者:王羊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3 录入:7 ]

种植户花百万血汗钱买的居然是假种子,虽然相关涉案人员已被缉拿,但损失惨重的种植户却迟迟得不到赔偿结果。一桩事实清楚,责任者明确的假种子案件为何久拖不决?非法种子的背后,映射出怎样的混乱和无奈?北方春耕在即,《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正蓝旗等地,还原这起恶劣坑农事件的真相。(新华网,2016321日)

“有收无收在于种,多收少收在于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耳熟能详关于农民的谚语不胜枚举,无不说明农民种庄稼的辛苦和庄稼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农民种地就是为了口粮、为了生存。试想,如果连种地的种子都是假的,农民又如何有收成,如何有生存的口粮?这不是拿农民的直接利益开玩笑?

这起“种植户花百万血汗钱买的居然是假种子”案例虽非个案,但是让监管中的漏洞暴露无遗。无论政府部门如何加大宣传力度,缺乏监管的“地下交易”始终盛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甚至根本没有书面协议,一旦出了问题,农户往往告状无门。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户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贪图便宜所致。假种子经营者就是深谙规则,一旦拖到秋收生产,农户就将面临举证无门的窘境,这是许多假种子案的普遍特点,也是困扰办案部门多年的难点。

如何解决假种子泛滥,确保农民致富增收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性的难题。问题虽难,但是总有解决的良方。一方面,加大宣传攻势。宣传不仅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还要入脑入心。宣传不是走过场、讲形式,而是要将鉴别种子真假的知识、宣传法律知识传授于老百姓,让农民不再在“假种子”上吃“哑巴亏”。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各地方政府务必充分认识种子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把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作为种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不仅如此,还要切实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彻底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全方位开展市场监管检查,全面加强种子生产源头治理,让制假贩假者无所遁形。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曲山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