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张莉娜:直击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 作者:张莉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12 ]

“向农村进军!”无疑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乃至当前电商经济的重要战略布局策略。这块古老的支柱型产业开始成为商家新的必争领地,散发出巨大吸引力。然而,开采宝藏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农村电商虽然有着广阔的消费者基础和无限挖掘潜力,其根本性的物流瓶颈却始终无法突破,在城市配送体系中较为尴尬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到了地广人稀的农村愈发凸显,这也使得农村电商的发展始终缓慢,路远而任重。

张莉娜:直击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图1)

甘肃陇南成县,农村淘宝合伙人李永龙正扛着村民的快递淌水过河,当日河水温度接近零度

快递进村无奈变慢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从上海第一次返乡回沈阳的青年白领小林给老家父母提前快递了年货,让他奇怪的是,一周时间过去了家里人却还没有收到。原来,快递分拨点只能将货物送到到镇上,再往偏远的小村落去就要等顺路车捎带才行。如果收货人着急,就只能自己去镇上取货,小林的货一直滞留在镇上。

“镇上的快递公司还是很多的,各种品牌都有,不过一般都是自己送货上门发,或者自己去门店里取。”小林介绍,镇子是方圆几十公里最繁华的区域,快递公司是不少,速度也不差。但是再往周边村落派送就比较麻烦了,除了时间难以保障,很多时候,还需要收货方自己来镇上取。发个快递也是一样,上门取货这种服务几乎是没有的。“这边的人都习惯了,因为也没什么着急的事情,就当打发时间了。”

这种快递变慢的现象在整个农村电商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快递物流等欠发达的边远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路途遥远,人力无法跟上、燃油费用高昂,导致整体配送效率下降,单件成本过高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由于没有“城里人”那么急迫的时效性要求,所谓的快递在农村更多呈现出了一种邮寄的功能,末端的取派服务稍显松散。

“发展乡村物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成本高。”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坚一语道出关键。民营快递企业进入农村,成本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例如,一个快递单件从北京到南昌,成本只要10块钱,但从南昌到乡村,单件成本可能要40-50元,如果没有较大的市场维持和雄厚的资金保障,民企很难消化。

此外,当前快递业利润下滑的趋势越发明显,也给农村电商的物流发展增加了压力。统计数据显示,这几年来快递行业收入的增幅已明显慢于业务量。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快递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经从七八年前的20%下降到现在的3%-5%甚至更低。为了抢生意,不少同一区域的公司纷纷打开价格战,越是“双十一”等包裹量多的高峰期,配送成本投入越大,利润反而更微薄。

全峰集团董事会秘书戴长征告诉记者,在农村区域最后一公里配送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首先是服务范围辐射不足。目前国内几大快递企业服务网络绝大部分均设置在县城,受自身实力及条件限制,服务范围基本限制在县城范围,而距离服务网络辐射范围外的村镇,快递企业一般采取设置服务代办点或门店联盟方式,由代办点前往县城服务店提货,再由收件人前往代办点自提。但此方式也仅实现于部分重点村镇,更多村镇无法享受更好的配送服务。

其次是时效问题。目前各快递企业除沿海等发达省份设置多个转运中心外,其余大部分转运中心均设置在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周边县级网点时效占有一定优势,但其余市级及县级服务网络受转运操作限制,无法享受更快配送时效,到达县级后,再配送到代办点,达到收件人手中时效相较于城市普遍延迟2-3天。

最后,受时效及服务网络限制,农村电商产品消费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是生鲜等时效要求高的产品,农村消费者享受存在一定困难。

专家指出,发展农村电商,需要打通“任督二脉”:一是将农产品“外销”出去,即产品“上行”;二是网购进村,即产品“下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在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等工业品向农村流动的同时,如何搭建农村网络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样重要。要实现“上行下达”的双向流通,关键还要靠物流来“穿针引线”。

扩大布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难题显然阻碍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成为横亘在快递下乡、电商渠道下沉等面前的一大难点,而农村本身地广人稀、分布零散、货物难以集散以及返程空载的客观现实又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为此,打造完善的物流体系和网络布局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及快递企业争夺农村市场的必要战略。

据了解,国内几大快递巨头均已完成县级超过80%的网点覆盖,四级服务网络已初具雏形,为农村电商的下一个爆点提前打好了基础。如圆通快递,其在县级以上城市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3%。截至2016年2月,全峰完成了5000家服务网点建设,地级城市除青海、西藏等少数省份未完成全域覆盖外,其余省份均已完成覆盖,平均覆盖率超过95%,县级区域覆盖也已达到84%。“通达到哪里,电商到哪里。”中通快递副总裁金任群表示,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

而与上述北方偏远的快递欠发达地区相比,江浙一带的快递网络布局显得更为密集。媒体报道,在快递之乡桐庐地区,有的县城竟有多达2000多家快递公司,其完善程度可见一斑。

除民营快递的网点不断增加外,我国邮政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15年,全国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已达到5.3万处,村邮站达到21万个,总体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与此同时,由于民营快递占据了快递市场近八成的份额,而其中尤以淘宝、京东等电商客户为核心。网络购物成为快递单量的主要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手机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则进一步助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乃至悄然改变着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里巴巴达成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涛指出,未来三年,发改委将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不断改善试点地区创业环境,并组织试点地区对接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阿里巴巴则提供包括农村淘宝在内的农村电商项目落地支持。近三年内每年支持约100个试点地区促进返乡创业就业。

“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淘宝类电商已深入广大农村,随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助推,更多创业试点在加快布局,农村电商发展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政企协同任重道远

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到底该怎么走?政府该如何辅导和支持,以及企业该如何努力自我发展?

据了解,全国各乡镇等地已陆续开创了许多新兴模式。重庆永川模式,浙江遂昌模式,天津的乡镇驿站等,都在力图破解电商进村的物流难题。主战在最后一公里战线上的快递企业也已纷纷向农村阵地进军。

圆通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农村市场将是电子商务网购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将有利于提升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也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问题。圆通长期以来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快递服务,圆通的“两通”战略就是在布局乡镇快递网络。但是完善的网络布局需要重大投入和时间建设,这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希望有关部门能针对快递企业农村电商基础建设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补贴奖励,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建方式,将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于农村市场。”戴长征说。鉴于此,快递企业正加大农村区域网络建设,增设中小型分拨中心,提高转运效率,并与电商企业合作,针对性设置部分生鲜仓库及商超仓库。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关于农村电商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行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物流服务网络和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重中之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民生经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