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 作者:张煜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12 ]

编者按:

“少小离家老大回……”常年奔波在外的人们,借着春节假期再次踏上熟悉的故土,看着眼前早已发生变化的那山、那水,难免触景生情。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冰点暖闻客户端携手今日头条及多家地方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于春节期间共同发起了“中国好网民回乡看中国”2016寻找百名青年观察员行动。

小编从众多来稿中选取了一些作品,借青年观察员们的视角,让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1 张煜 青海省/青海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金银滩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基地,而这里——上星站,正是原子弹、氢弹运出厂房的地方,在这里,利剑出鞘,强我国威,虽然这条铁路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远处的青藏铁路却沟通着祖国各民族有好的桥梁。

2李程 辽宁省/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高楼大厦还没有这么多,也没有几家工厂,有一辆私家小轿车都是奢望。如今再回家乡,沧海桑田,到处高楼大厦,工厂相邻,路上小轿车一辆接着一辆。现在生活好了,可是生活的环境变了,街道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排放的尾气成了这座城市污染源。一根根高耸的烟囱里冒着乌黑的烟雾,一个个堆积如山的垃圾发出难闻的气味儿。由于城市变得乌烟瘴气,呼吸清新空气成为人们最大的奢望。

3王舜 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几年前,海安县的地标性建筑是两栋高楼,老百姓俗称为28层和21层,此外却鲜有8层以上楼房。而今,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小小的海安县城有近500幢高楼拔地而起,老百姓走出曾经的矮平房,住进了有电梯的高楼,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海安人引以为傲的46层土豪金大厦更是苏中第一高楼!(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

4张晨阳 江苏省/北京化工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的家乡徐州,地处五省通衢,交通要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徐州,在大时代现代化的潮流下,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火车,高铁,动车,连四方,通八向,交通,旅游,运输业的发现带动了徐州经济的蓬勃和往来贸易的流动。如今的徐州,就像这飞驰的动车,以稳健的步伐,高速的驶向未来的一片光明中。

5 苗雨 黑龙江省/哈尔滨金融学院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三年里,整齐温暖的楼房取代了曾经低矮破旧的泥屋;干净宽敞的街道将泥泞不堪小路取而代之。感谢这三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6 陈仲先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从小离开家乡,那个偏远的、靠种植马铃薯和荞麦等高寒农作物为生的贫穷山区。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然而即使远在他乡数十载还是忘不了我是一个大山里面走出来的人,每次回到老家都有那份独有的家乡归属感,每次都忍不住感慨万千。现在家乡逐渐发展多元产业:旅游、玛卡种植等,生态环境也在治理中逐渐好转。愿生我的那个地方永远朴实美丽!

7 辛港涛 山东省/南开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华阴社区的一条路边横幅。小时候,村里是一条土路。自从修起了这条水泥路,出行方便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来吃果实,吃农家宴的人也多了起来,村里人的生活也逐渐改善起来,你看,就连“点烟烧林坐牢”横幅下都有韩文,这不正反映了村子里的外国游客在增多,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村子的生活变得更加好了吗?

8 李伟 山东省/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蒙阴作为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全国蜜桃之乡,在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中成为王岐山、姜异康书记的联系点。目前,蒙阴县已发展蜜桃65万亩,年产优质蜜桃19.2亿斤,面积、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一位。“蒙阴蜜桃”,品牌价值达34.76亿元,连续四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桃类第一。“蒙阴蜜桃”被冠名“中华名果”,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地理商标,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百强品牌。在“蒙阴蜜桃”的主打市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都有专门的“蒙阴蜜桃”销售市场,且销量巨大。去年,蒙阴蜜桃更是走进首都,成为北京社区直通车专供果品。蒙阴县建立了完善的果品营销网络,蒙阴蜜桃“电商”销售高点起步,淘宝网“挑食”活动挑中蒙阴蜜桃,7天销售蜜桃份额3万份,网上店铺200多家。目前,蒙阴全县已建立果品交易所320余处,发展果品经纪人15000余人,年经销果品超过15亿公斤。随着蜜桃业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蒙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成为江北最美乡村。

9 陈希娅 湖北省/湖北理工学院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一个二浪山下贫瘠的小山村如今逐渐脱贫致富。家家户户开始大棚养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一天天盘山公路逐渐修建起来,为香菇营销提供了便利。同时,大棚养菇的开展也使村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家家户户其乐融融。

10 陈若彤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时代在发展,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农民的腰包里鼓了,头等大事就是先盖起家里的新房。老房子还舍不得拆,里面满满的都是回忆,新房子已经盖好,富丽堂皇的是对生活的满意和希望。在农村,这样新旧共存的景象随处可见,一面是过去,一面是未来;一面是对历史的继承,一面是对未来的期许;一面是前车可鉴,一面是灿烂前程。一砖一瓦,亦足以畅叙情怀。

11 刘沁东 山西省/天津师范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近年来,宁武县投入资金3.5亿元,对后山地区65个贫困村庄实施移民搬迁,在位于县城3公里处建成刘家园移民村,安置人口9580人。移民村占地700亩,建成住宅楼20.7万平方米,完成了公共设施配套工程。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县里优先安排农民就近参与农业园区经营,并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农民从事餐饮、家政、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刘家园移民村已建成村容整洁、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

12 李放 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县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合作发展“村淘”项目,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买到廉价的日用品,农资产品,这将对农民的购物观念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使农民在家里零成本就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便利性!(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

13 邱姝蓉 云南省/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云南宣威市板桥镇。我家乡过年有个习俗:年夜饭是铺在松毛(松针)上吃的,象征着一年清吉平安。这源于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过年时彝族栽种松树的风俗传给了汉族,千百年来,这个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老家代代相传。

14 高毓洋 东省/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的家乡在山东蓬莱的栾家口村,记得小时候,这里都是平房、田地和果园。如今,平房变成楼区,果园变成沥青厂、化工厂、发电站,海滩变成码头,建起了养殖场、造船厂,天边的晚霞映衬出的是高耸的烟囱和脚手架。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是喜是忧?但愿,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伴随环境的破坏。

15 程乘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近三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正改变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形式。在鲁西南县城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大年三十夜里不再是一家人围坐着电视机,而是都抱着各自的电子产品。读小学的小孙子正在手把手教爷爷怎么通过ipad和远在美国正在工作岗位的小姨进行视频通话。奶奶则在一边抱着子女给她买的看戏机收看自己喜爱听的豫剧选段,这次她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前一宿等自己最爱听的那段戏了。

16 马庆国 江苏省/中国人民解放军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江苏徐州邳州市铁富镇。喜车进村,四邻在路口设置障碍要求“沾喜气”。新郎下车笑脸相迎,发喜糖、散喜烟“解围”。这叫“拦喜”。

17 张晓明 山东省/南京中医药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前些年,村庄发展矿业,渐渐的原来的平房不见了,种了一辈子地的劳动农民们欣喜的住上了楼房,穿上了工作服,走进了工厂,就这样红红火火的过上了新生活。大超市开到了家门口,小轿车停在了自己的楼下。今年,矿业发展不景气,工厂停了,人们回到了家里,超市也没有以前热闹了。可现在的人们不知道干什么了。重工业发展过后,企业与农民的路在何方,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农村企业,该如何转型。

18 吴锦蓉 湖北省/中国戏曲学院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的家乡在湖边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因有凤来仪得名。之前家乡召开了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修建了现代的大型体育场,一下子调动了少数民族居民们的运动热情。在大山深处的家乡这几年变化很大,各式各样现代化的高楼、宽敞的马路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指数,但居住在山上的居民依然保持着古朴的民族特色,住着吊脚楼,用柴火熏烤腊肉。总的来说,家乡正在努力保持现代化与民族特色的平衡,发展旅游事业。

19 刘诗楠 江苏省/南通大学

回乡看中国,谁说农村就等于衰败荒凉?

我的家乡在江苏仪征北部后山区,近几年来,村里通了水泥路,乡亲们出行方便多了!翻修的水库大坝,让村名们再也不用为旱涝灾害担心啦!路边新砌的垃圾池,让环保、卫生的意识深入人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青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