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整治民生腐败是打赢脱贫战的前提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7 ]

2015年,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县级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力量组建的民生监督组“主力军”,紧盯侵吞民生资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动切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以专项监察为载体,强力推进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纪律保障。(2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拍“苍蝇”与脱贫攻坚是当前各地方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动作,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具有强大的内在联系。

当前反腐败已经推进到深水区,形成了“无禁区、无上限、零容忍”的新常态,各级纪委都把监督执纪之剑对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四风”问题,旨在解决反腐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根治基层腐败,营造基层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基层腐败猖獗,不但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更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一些“苍蝇”、“蚊蝇”把黑手伸向民生资金,将低保款、救济金、粮食补贴、土地补偿款等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层层克扣,原本就少得可怜的民生资金到了群众手里已经所剩无几,贪婪已然至极度变态地步,为了贪占“苍蝇腿上那点肉”,可谓千方百计、费尽心机,无不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统计数据显示,仅是贵州一省,2015年民生领域就立案超一万起,党纪政纪处分达10640人,涉案金额高达7.8亿,基层腐败涉及的不只是群众眼前的利益,也危及脱贫攻坚的有效开展。试问,涉及腐败和“四风”的基层干部又如何能承担得起全面脱贫攻坚的重任?

事实上,整治民生腐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紧盯侵吞民生资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四风”问题,就是在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让民生资金用在刀尖上、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实惠,产生巨大的扶贫效益。全面脱贫攻坚关键在“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和落实,这又取决于基层干部是否清廉务实为民,是否干净、担当、忠诚,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实现全面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基层政治生态优良,基层党组织强大,能凝聚党员干部,团结群众,形成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根治基层腐败,铲除“苍蝇”、“蚊蝇”,扭转基层风气,引发的是干部作风之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组织保障。干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才可能落实全面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机制,确保让脱贫攻坚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有的放矢、产生实效。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