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权力招呼怎可成为干部自肥的工具?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05 录入:王惠敏 ]

2015年6月,河南省开封市纪委对群众举报开封大学原副校长耿广利利用职务便利,要求相关企业为其家属旅游买单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经查,2013年7月初,耿广利在分管开封大学新校区建设工作期间,通过其司机给承接学校工程的公司项目经理传话,让该公司安排自己亲属及相关人员6人到香港、澳门旅游。随后,该公司项目经理刘某提供了10万元现金。此次港澳游共花费6万元,耿广利将余款退回刘某。(2月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打招呼”,本是人与人之间见面后相互致意的一种方式,用在贪官的嘴里,却成了违纪违法的工具。开封大学原副校长耿广利为了安排亲属港澳游,通过司机给承接学校工程的公司项目经理传话,让该公司安排自己亲属及相关人员6人到香港、澳门旅游。随后,该公司项目经理刘某提供了10万元现金。足见“打招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毫无疑问,耿广利“打个招呼就有人报销”,都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权力寻找好了“下家”,让与自己的权力有厉害关系的承包商为自己家属的费用买单。如今,在社会上、在权力圈中,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一股风、患上一种病,有诉求者不大相信司法,而更相信法外权力;不遵从正常程序,而寻求程序外办法,实属悲哀。

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行使权力,都有一套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各级党政干部必须严格照章行事。但是,在少数领导干部心目中,只有自己手中的权力至高无上,至于党纪国法,都可以“暂且不顾”。只要能满足一己私利,“打招呼”顺理成章。试问,“权力招呼”怎可成为干部自肥的工具?

“权力招呼”,说到底,是一种权力变现。不管是为别人打招呼,还是为自身利益打招呼,卖的是“权力面子”,欠的是权力人情。到头来,伤害的是公平和政府形象,牺牲的是公共利益,败坏的是社会风气。而且,“打招呼”更是当下腐败问题的重要源头,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腐败的滋生蔓延。

因此,“打个招呼就有人报销”的现象,必须加强治理。相关部门要制定规定,建立监督机制,对爱打招呼者加强监督和惩处,让其不敢去说,不想去打,心有所畏。一句话,不能再让“权力招呼”任性下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