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消除违法强拆的生存土壤

[ 作者:张伟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两则强拆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一则是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太平间遭到不明身份人员强拆,造成近数百万元设备被损坏,医院3名人员受伤,天平间被推毁,数具遗体被埋。另外一则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三眼井二期棚户区改造一周之内出现两起强拆事件,投诉人均反映在没有接到任何拆迁通知和正式文件的情况下,房子就被拆除,然而却不知道房子究竟是被谁拆的。

强拆虽不鲜见,但强拆正在运转中的医院却并不多见。正是由于公立医院被强拆具有强烈吸睛效应,在事发3天后,当地新闻办针对此事做出情况说明,认定惠济区征收办在对郑大四附院下达拆迁通知无结果的情况下,没有严格履行应有的法律程序,属于违法拆除,参与强拆的钩机司机和征收办相关人员已被控制处理。针对南昌两起强拆事件,当地拆迁指挥部一位负责人回应称,可能机器在拆除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两家的房子。

面对在拆迁范围内的公立医院,不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强拆;面对不在拆迁范围内的民房,不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强拆。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性质,同样的逻辑,同样的命运。公立医院被强拆,尽管加剧人们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但好歹事后有个比较明确及时的回应。然而,对于不小心碰到两家房子这样的回应,好像除了呵呵,再也无法表达对这种回应态度的鄙夷。违法强拆的戾气不仅是对公私财产权的侵犯,更会埋下社会治理的矛盾和隐患。这种风气绝不能长。

在城市拆迁的轰轰钩机前,建筑并无公私之分,不管强拆的逻辑是什么,姓公姓私都应得到法律同等的保护。尽管两起拆迁情况各异,但是不严格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却如出一辙。有人说,大白天强拆公立医院,还有底线吗?其实,在少数主导和实施强拆的人概念中,早就习惯了一再打破社会的底线。在他们的逻辑和信仰中,没有对法律和权利的尊重,而只有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追求。

尽管强拆要承受违法的舆论指责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什么还屡屡发生?是他们昏了头了不懂法,还是利益驱动已经给足了他们践踏法律的勇气和动力。马克思说过,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法治是拆迁不能突破的底线,但是,强行突破底线的行为却一再上演。对于冲在违法强拆前线的个别人,恐怕也不会把法律的底线放在心上。

坚持依法拆迁,严禁暴力拆迁,这是政策和法律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盼。近些年,无论是城市拆迁的规范化程度、对公私财物的保护力度,还是拆迁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拆迁部门,都有这样的法治意识,都能秉持依法拆迁的理念。各地违法强拆事件仍屡有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城市发展的巨大利润空间前,法律的约束力和违法的成本太低。在城市的拆迁和发展过程中,尽管有很多法律政策约束拆迁行为,但总有少数害群之马不把法治当回事,肆意践踏法治的底线。对没有法律底线意识、纵容支持暴力拆迁的个别人,就应该用法律和经济的行动让他们明白,法治底线不可逾越。在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大背景下还心存侥幸绝非明智。对于冲在一线的强拆人员,除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是否也可以考虑追回违法民事所得。不仅要把账算清楚,而且要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落实好,要加强拆迁过程中的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用法治约束强拆行为,保护公私财产权。

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洪流中,暴力强拆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也不会就此画上休止符。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违法强拆是发展阵痛,但是我们却不能听之任之,必须积极作为。违法强拆行为只要存在,相应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就必须尽快跟上。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加快拆迁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应执法过程,给没有底线意识的个别人明确底线、算清账,才能一步步消除暴力拆迁的生存土壤,让法治成为守护权利不可逾越的底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011303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