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发展观不光在经济发展领域坚持科学发展,在人才选拔领域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科学用人原则,防止用人上的各种错误做法,正确选择科学的评价人才的方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才,德,才,选拔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一条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走入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避免错误和愚昧,才能在工作中,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科学发展观不光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在人才选拔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选拔领导干部,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至领导岗位,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人才的一条科学规律。习近平同志讲话曾指出,我们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就是选拔人才方面的科学发展观。从宋代司马光就把人才依“德才”分为四类。第一类,德高才高的优秀人才,第二类,德低才高的人。第三类,德高才低的人,第四类,德低才低的人。纵观无论古今中外的人都可以分为这四类。如何从这四类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呢?司马光说,先选德高才高的人才,也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选拔至领导岗位,其能力,品德都会好,会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常常遇到有些人才高品德低,却有才能,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的领导就不知如何是好,用错了人,对革命和事业都造成了巨大损失。司马光说,宁可选德高才低的人,也不能选德低才高的人。这是选拔领导干部的一个科学原则,也是一个科学规律。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很低,即使有才,选拔在领导岗位以后,他的品德将会影响整个全局或更大的错误。在战争年代,我们不能把不对国家对党不忠诚但却有战斗力的人选拔至领导岗位,这样的人一旦背叛革命成为叛徒,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会更大。在科学研究领域。我们把一个品德不好的人选拔至领导岗位,他就会如同庞涓妒忌孙膑一样,嫉妒残害有才能的科技人员,会对我们的科学事业有影响。甚至会把我们的科研机密泄露给敌人,这样的事例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因此,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选拔领导干部就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就是我们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必须坚持的科学原则,也就是在人才选拔中的科学发展观。现实中,具体到每个人,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根据日常表现,具体地分析,科学地评价他们的德才,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人才选拔至领导岗位,给以重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服务。
二、选拔使用人才中常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错误原则。在人才选拔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常选拔身边的人,熟人圈,会选拔自己的同乡,属于同乡圈。会选拔自己朋友或朋友介绍的人,属于朋友圈,会选拔自己的学生或老师圈,属于师生圈,会选拔自己的亲戚,属于亲戚圈等,这种选拔人才用人方法都不是科学的原则,都会在现实生活中造成这样那样的错误。回顾49年前,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蒋介石的用人原则就是,浙江派和黄埔派。这样的用人原则,使一些庸人在重要部门,许多事情干不了,造成失败。我们共产党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队伍,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我们团结了大多数干部,选拔了一系列有才能的德才兼备的能干人才,为我们国家建设建立做出了贡献。从科学原则上,熟人圈,自己的小圈子就是集团主义,小山头主义,这样的圈子,把圈外的有很高才能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没有吸收进来,自然在工作中会失误很多。因此,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选拔领导干部人才,口中讲坚持德才兼备科学发展,如何在实际中坚持,就要防止,山头主义,集团主义的错误原则。蒋介石集团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我们在工作中就会科学用人,选对人,用对人,就会对我们的长久大业奠定基础。
三、山头主义只能产生内耗。德才原则,选拔和使用人才,采用的是五湖四海选拔人才的原则,是一种科学的干部选拔人才原则。只要坚持这一原则,就能选拔出优秀人才,人才就能被重用,选拔这样的人才,能形成正气,调动广大人才为国家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相反有的干部领导在选拔人才时,只注重对他支持听他话的一些人,只提拔自己的亲信和亲戚,故旧,这种原则,会打击和挫伤真正有才能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积极性。一般真正有才能的人都不会是溜须拍马之徒,都很有个性,保持与领导者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人有个性,就不提拔使用他们,而搞山头主义帮派主义,压制打击他们。三国时诸葛亮就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才,他不溜须拍马,雄才大略却隐居,刘备几次请他都不肯出山。因此,有许多有才能的人才是很有个性的。我们领导干部,要掌握这一点。选拔出真正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好干部。消除帮派的错误做法,这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利益着想的一个重大原则和科学原则。因此,我们选拔干部要眼光向着四周的广大群众,从群众中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才是在人才选拔中坚持了科学发展的原则。
四、德才兼备用人原则是科学的用人原则,有利于消除干部使用中的腐败行为,从根源上消除腐败。我们党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原则是科学的,可是在实际中总有人,在干部选拔中请客送礼,走后门等腐败现象,拉关系送礼就是腐败的根源。试想一个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怎么会低三下四的去为区区小官而请客送礼呢?在传统的文化思想下,这样的人就是缺少德。如果自己的品德高尚,才能突出,是不需要去走这一步的,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出露头角的,这些人一是品德不高,二是没有真才实学,恐怕有真才实学的人跑在自己的前面,干这样的事。这正是腐败的根源。如果我们在干部选拔过程中,不是坚持科学的德才兼备原则,走后门,请客送礼,让天下无能之辈身居高官,这样的人,一无品德,二无才能,只能对上欺骗,对下压榨搜刮。我们的国家和党能不腐败吗?分析我们党内产生这么多腐败官员的原因,就是在选拔领导干部时,没有坚持德才兼备的科学原则,让这些品德低劣,才能不突出的人,通过腐败手段,获得了领导地位,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有的人说某些领导在位时,还有能耐,干了一些事,但是最终落马了腐败了。这其实就是前面说的有才无德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有才能,能干一些事,但缺乏道德,做起了坏事,对国家和人民的破坏作用很大,这样的人在最初选拔时肯定是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腐败行为混入领导圈子的。如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就是靠请客送礼,权色交易,获取的地位,最后腐败堕落了。这证明,德才兼备的干部原则是一条科学的原则,是要严格执行的。在实际过程中要防止请客送礼,跑官要官的不正当腐败行为。我们坚持了科学的原则,就能弘扬正气,消除腐败,把真正人才选拔出来。干部使用中的腐败是腐败的根源,这种根源可以影响一大片。它的副作用能影响整个肌体的健康发展。治理腐败也应先从用人原则入手,消除腐败,把德才兼备人才使用到领导岗位。
五、优秀人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一个高水平的领导干部,具有雄才大略的领导干部,是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人用的,选拔和任用好一批优秀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巨大帮助的。汉高祖刘邦没有武略也缺少文韬,但他很会用人,他能把张良,樊哙,韩信等高级人才使用聚集到自己的周围,并发挥作用,最终与楚霸王争夺天下,取得胜利,就是他有一个科学的用人原则,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而蒋介石集团任人唯亲,以浙江,黄埔派为用人原则,官场请客送礼,腐败行为很严重,最后共产党取得了胜利。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中能科学用人,准确用人的领导干部,事业都是辉煌的,都是能取得巨大胜利的成功的,而贪图金钱,美色等不义之财之徒,最终会走向堕落,消失。因此,科学用人原则是关系一个人一个集团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消除腐败用人原则,事业定能成功。
六、领导干部体制改革,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多做贡献,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科学原则,这从早就提出了,但在实践中,常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关系官,同学官,金钱官,美色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有关。同时也与我们的政治体制有一定联系。现行的政治体制,提拔和使用领导采取的是上级选拔的方式,是伯乐式选拔,这种方式有很多主观性,给腐败分子造成了机会。一些素质不高的领导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不正当官,获取一定的自我利益。要消除这种领导干部选拔的形式,笔者以为,采取评选的办法,即对每一个选拔人员进行逐项打分,公开、公正、公平,得分多着当选。这种方式,上级组织部门首先提出领导者的任职条件,要求,有利于下属人员选择目标,共同努力,有利于调动每个单位下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采取逐项打分是一个科学量化过程。把由上级选拔,采用科学量化比较,比较直观,大分多者当选,少者落选。这就为下属努力工作提供了一个方向,消除了跑官要官等不正当行为。如,一个副县长,品德上是否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上所领导的部门GDP上升达到多大比例,是否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解决的比例是多少。理论上有没有发表几篇解决实际的理论文章,解决了多少民事问题,效果如何,等等逐项打分,比较,科学选拔出一个合格副县长,这样有利于下属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工作,解决问题,提高修养,消除腐败,这是坚持德才兼备,消除腐败的一个公开公正的科学方法,从根源上能消除腐败,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把真正有才能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至领导岗位,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的幸福服务。再比如,选拔一个大学校长,看思想表现品德是否优秀,是否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与党中央是否保持一致,学识如何,教学水平如何,学生评价高低,培养的学生成绩如何,科研水平如何,完成了几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刊物上文章如何等等。这些量化以后对每个教师进行比较打分,就能按照得分高低选拔出一个校长。这种方法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能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能净化社会环境,消除腐败。是一个好办法,是解决目前选拔人才中的腐败问题的好办法。这种办法采用定能促进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消除腐败,形成积极向上的正气。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奋斗。
作者简介:高安宁,研究生,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并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来源:第八届县乡干部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