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基层帮扶干部崩紧了迎接考核验收的神经。如何交上合格答卷,引起了基层干部的思考。但唯有防疫与脱贫攻坚齐抓,方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纾解困难送温暖。致富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效的保障,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虽然大部分务工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返回了各自的务工岗位,但是还有个别脱贫户因自身的困难,还未迈出家门,当地党员干部及时送去了党的温暖,临时性地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其增强了致富增收的信心。但因自身技能和信心不足,至今还未迈出巩固脱贫成效的脚步。
巩固脱贫成效需要有“硬核”的办法。面对脱贫大考,帮扶干部急得不得了,个别受疫情影响或自身存在懒惰思想的脱贫户并不着急,给他介绍务工因怕苦怕累不想去,因为“我脱不了贫,帮扶干部脱不了干系。”作为帮扶干部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因户而异地制订帮扶措施,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根据当地用工信息和本人意愿,引导其就地就近就业;对无务工意愿的,要引导其参与种养殖业,发展短平快的项目或参与当地合作社发展致富产业增收。对这也难,那也苦的群众,需要量开展说法明理和感恩教育,动真碰硬地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让其触发出思想的火花,懂得“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尤其是要解决脱贫是帮扶干部的任务,但构建长远增收的路径,还需要脱贫群众自身的努力,从而让其保持奋进的热情。
交上扶贫合格答卷,帮扶干部要创新思维。绝大多数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解决,关键问题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效的问题。帮扶干部要保持思想不松、责任不减,始终把解决群众致富增收与解决生产生活中临时性的困难结合起来,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上做文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始终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群众的致富合力。既要把技能培训与对接劳务市场相结合,拓宽就业渠道;又要把产业基地的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接,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做大品牌;更要围绕产业基地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在优化乡村发展环境中,增强脱贫地区的发展后劲,以增收的成效带动群众主动就业,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一年之季在于春。时间越来越紧迫,帮扶干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破除思想上的侥幸和“临门一脚”的思维,从眼下干起,从脱贫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始终盯住“致富增收”做文章,以爱的情怀、帮的责任、干的担当,激活脱贫群众致富的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产党的人承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