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环保执法“一刀切”是典型的四风反弹

[ 作者:蔡菲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1 录入:吴玲香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统筹协调能力。精准执法,才能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与安全感。(6月11日 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纳入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并加大了检查督导力度,对生态环保不过关的,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免职等组织处理手段,生态环保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经过几年的改善,绝大多数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时时可见,然而个别地方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一到督察时就简单粗暴地对相关企业停工、停业、停产,“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这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会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比如在建材业,如果中游的石材企业突然被关停,就可能殃及上游的刀具企业稳定接单,下游的建筑业采购也会遭遇价格异动。

笔者认为,环保执法“一刀切”是典型的“四风”思想在作祟,是一些地方平时对“散乱污”等企业睁只眼闭只眼,环保欠账多,等到环保督察来了,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临时抱佛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执法,缺乏合法性、合理性,这种“交差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充分暴露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中央提出的各级官员务必扑下身子、搞好调查研究、查实情、出实招格格不入,必须引起各级的重视,否则若任其蔓延,势必遗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抓环保不能靠应急,靠的是厚积薄发,“一刀切”简单,“弹钢琴”难;同时在执法上要严更要“准”;要严格监管,更要多些服务。近期,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陆续启动,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据悉,记者向采访过的企业问询,无一例外都为意见出台拍手叫好!由此看来,是时候向善于“一刀切”的官员说NO了。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莫让环保“一刀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三台科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