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城乡融合“实验田”需找准“种田人”

[ 作者:奇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6 录入:吴玲香 ]

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今年开始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争取用3年时间,形成乡村振兴的整体打法,为全省面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经验、提供实践支撑。目前,全省已确定21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6月4日 四川日报)

乡村振兴战略虽然主要锁定的是“三农”问题,最终目的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但绝不是说乡村振兴就不需要城市或其它产业的支持与配合,而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独自发展。所以,四川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专门制定了城乡融合发展计划,并以3年为期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从而为全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经验、提供实践支撑。

根据《意见》,四川将对试点县(市、区)探索采取“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按说,有了“四个优先”这样的重要生产要素作保证,城乡融合发展“实验田”获得高产、丰产应该在预料之中。不过,笔者以为,还得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干部的配备上不能仅限于优先考虑,而是必须找准、用好。

就拿种田来说吧,即便其它的生产要素都堪称完美,但要是让一帮门外汉去种,最终的收获也不可能太大。所以,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后三个“优先”虽然不可或缺,但第一个“优先”才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欲取得城乡融合发展“实验田”高产、丰产的最关键一环,是找准、用好“种田人”。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要选准、用好干部,尤其是各级班子成员。要把政治觉悟高、全局意识强、有责任担当、能干事创业、不追名逐利等作为选配试点单位领导干部的主要标准。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即便是拟对工作成绩斐然的干部提拔使用,最好也能等3年期满后再“论功行赏”。

二是各级班子中,不能少了具有较丰富“三农”工作管理经验的成员。尤其是乡镇班子中,有农科院、所学习背景的成员应当不少于两名,而且其党、政“一把手”中至少有一人当属此列;毕竟乡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三农”工作,抓好主业是其工作的重心和根本。

三是在充实乡镇公务员队伍时,按比例为有农科院、所学习背景的考生留出一定数量的专属名额。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当前乡镇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与所担负的职责不太匹配的现状,还能让更多与“三农”相关的人才找到用武之地。试点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让更多的农科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来,既是当前试点工作的需要,更可为3年后全面铺开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储备更多“种子”。

总之,唯有人,才是决定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