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全国多地农村调研了解到,当前,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支书队伍存在年龄老化问题突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整体较弱,治理经营兼善型干部总体欠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05-31 瞭望)
村支书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等问题,已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只能从选、培、激、用等方面综合施策。
拓宽选人路径。虽然中央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办法。但是农村有学历的年青人外出较多,加之一些乡镇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在村支部书记的选配上求稳怕乱,沿袭了平衡过度的思维,在选配村书记上不敢打破年龄和学历的界限,在拓宽选人上迈不开步子,也是造成村书记现状的原因。组织部门要依据上级政策和组织原则,为村支部书记从年龄、文化程度、经营能力等方面,亮出硬杠杠;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退休干部等渠道拓宽选用渠道,对选育难的村可实行建立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的方法,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社会治理经验丰富、经营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村支书的岗位,才能优化村书记结构,推进乡村振兴。
创新“培训提能”方式。虽然各地加大对村支部书记的“提能培训”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仅限于政策法规的学习、外出参观、经验交流等,难以把培训成果化为工作的动力。因而在“提能培训”,还要借取江西等地的经验,利用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资源,以互联网为平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等为师资力量,针对乡村振兴的实际编制多样化的教材,以财政资助的办法,以农村三职干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立志农村发展的青年等,开展学历培训,让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升发展产业、乡村治理等方面的能力,才能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
强化政策保障。乡村振兴的成效如何,村支书是关键。既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提高待遇、加强乡村建设的财力保障,激活村书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又要创新考核机制,对那些敢干事、干成事、带领群众脱贫增收成效显著的支书记,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并通过各种渠道宣扬其事迹,激励更多的村书记奉献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对极为优秀的乡村振兴的突出人才,要借鉴四川等地的经验,通过公招的方式,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才华,深厚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
村书记的选优配强,需要从选、育、激、用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弥补选人用人的短板,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培育一支对党忠心、组织放心、群众舒心、充满活力的村书记队伍。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