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干部需要下一番“笨功夫”

[ 作者:李语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18 录入:吴玲香 ]

扎根农村40余年,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多次放弃到学校当老师、到企业当厂长的机会,带领3000多名村民、105名党员脱贫致富奔小康,把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产落后的村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她就是正二村党总支书记的王桂兰,她总说“干实事,再苦再累心都甜。”

村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不可否认,随着“四个全面”的纵深推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然而,工作成效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满意度低,干部幸福感低,“为什么政策越来越好,却越来越难以让群众满意?”这样的疑问让很多村干部感到困惑。其中缘由甚多,但无论是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还是群众需求的多样化,最终还是要从干部自身追根溯源,是否下足了拼尽全力、穷尽一切办法、踏实解决每一个大大小小任务的“笨功夫”。

诚然,作为村干部既要为农村发展付出长期努力,又要处理好本村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家庭的生产生活琐事,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但是既然担任了,就要卯足劲,因为工作的艰巨性,以及不逃避、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是工作的乐趣。而乐趣是需要用韧劲、巧劲、苦劲式的“笨功夫”才能体验到。在外人看来,放弃当老师、厂长却跑来当村支书的王桂兰,实在是很“笨”,但她的矢志不渝、无私奉献,改变了3000多人的生活,这不正是一名干部应有的“愚公精神”,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所匮乏且逐渐消失的“笨功夫”。

“笨功夫”不是指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是一种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比如事前多谋划、事中多跟进、事后多总结,做到心中有数,小到手把手教老百姓种豆芽甚至影像资料备份,这些看起来的无足轻重的“笨功夫”会为工作的圆满完成加一道“保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在新时代,每个人都应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这个伟大的时代,特别是作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一线干部,要在辛勤劳动、务实苦干、矢志不渝的“笨功夫”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幸福才会在前方等着我们。

(作者地址:绵阳市平武县土城藏族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