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去年11月,浙江温岭市一座垃圾山长期困扰附近居民,群众举报后,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此进行督查,当地政府承诺11月底完成垃圾清运。去年12月,记者发现这里依旧垃圾成山,当地政府再次承诺今年1月底前完成清运。然而,记者近日回访发现,号称已清运完毕的垃圾不少被填埋到了地下,造成了二次污染。此事经媒体再曝光后,浙江温岭回应称,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力开展处置工作。有关责任人已受到处理。(4月24日 人民网)
这段时间,媒体连续披露了山西“三维污染”、河南“百亿污染园”、四川“致命垃圾坑”等多起环境污染大案。这些案例的曝光也间接表明了环保问题呈现反弹之势,生态环境部4月20日在公开通报中认为,“中央环保督察污染反弹问题十分典型,性质恶劣”。以浙江温岭这起案例来说,中央环保督察组去年11月就已经介入,但当地有关方面依然在玩“假整改”把戏,可见性质的确十分恶劣。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保护不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可是有的地方却欺上瞒下,以浙江温岭为例,在环保督查整改意见下发后,两次承诺整改都没有在承诺时间内完成,最近一次整改并非真整改,而是把部分垃圾就地掩埋。另外,面对媒体记者采访,当地街道有关负责人公然撒谎,而群众挖开地面后,发现了大量被掩埋不久的垃圾……
这就需要当地各部门扪心自问:认识到位了没有?问题查清了没有?任务明确了没有?措施落地了没有?机制建好了没有?担当扛实了没有?问责发力了没有?看来,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要从根源上发力,从制度上建设严厉的问责机制,坚决做到“问题零遗留、整改零容忍、处理零放过”。
打赢环保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环保责任的传递,不能只依靠中央环保督察组,而是要经由中央环保督察,激发出地方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和行动力,从而层层下传压力,最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政令畅通的环保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必须冲锋在前,不能当爱惜羽毛的老好人,要持续“拧螺丝”,重锤“钉钉子”,才能让这一代人生活得更好一点,给后代子孙留下青山绿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