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人成果:2017年,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2016年全国易地搬迁扶贫考核评价中,贵州省综合评价考核名列第一。一个亮眼数据:2017年,全省53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贵州日报 4月6日)
“人挪活,树挪死。”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搬迁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路径。往哪里搬?如何搬?搬后的生产生活怎么安排?搬后的耕地如何处置?搬到新村后如何融入新村?等一系列随之而来的问题,都是易地搬迁中所必须妥善解决。以“六个坚持”贯穿始终,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搬迁扶贫工作。贵州易地搬迁扶贫走出新路,无疑是以易地搬迁之“药”治“贫”症的范本。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就是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得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事实上,就致贫的原因:即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等而论,主观原因不容忽视,可客观原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更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搬迁或许不能一时间脱贫致富,但不搬迁可能连脱贫致富的可能性都没有。很显然,只要方法、措施得当,积小胜为大胜,决胜同步小康胜利就会在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可归结起来,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这场硬仗的良好基础。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等,切实保障贫困户利益,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能够搬得来,稳得住,有发展,有奔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释放“搬”的潜力,激发“搬”的活力,做足“搬”的文章,就能撬动跨越发展的支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易地搬迁只是“输血”过程中的一小步,还需要大力“造血”。为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就业1人以上,省级相关部门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输血”与“造血”并重、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方能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打牢发展基础。“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搬迁群众政策满意度为99.84%,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满意度为99.37%,住房满意度为99.84%,就业脱贫措施满意度为98.95%就是很好的例证。
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国上下齐动员,打响了一场深具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看易地搬迁之举,相信只要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定能搬出希望,拔掉穷“根”。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