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扶贫问责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

[ 作者:天地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04 录入:吴玲香 ]

4月2日,针对媒体报道的甘肃省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工程质量问题,交通运输部派出专项督导组,赴甘肃省对报道反映的工程质量和工作作风问题整改及有关后续处置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强调要采取“零容忍”态度,对报道中提及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置,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同时,责成有关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04月03日 人民网)

面对推上风口浪尖的折达扶贫“伤心”路,在已问责6人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派出专项督导组,列出四个方面的问题清单,制定“四不放过”的原则,以“零容忍”态度,严肃问责公路建设中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警示更多的扶贫干部自觉增强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亲力亲为做足“绣花”功夫。

折达公路建设中暴露出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典型代表,个别党员干部打着对扶贫工作重视的旗号,只注重扶贫项目的落地,不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与承包商关系不清,即使对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也缺乏逗硬监管的勇气;面对群众、媒体的监督和上级部门的整改要求,既不在整改中动真整改问题,在公路上刷了层涂料就草草收场,而是在做足文字游戏上应对上级的整改要求,致使群众反映的公路质量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让扶贫路成为了“伤心路”。

严肃问责强警示。甘肃省相关责任部门要主动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的督办,严格按照“四个不放过”的原则,依据四个问题清单,深挖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和整改不落实问题存在的根源,向社会公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补救办法,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公路施工方、监管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既查清干部的监管责任,也根治党风政风中存在的问题,斩断胆敢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以党纪法规的猛药,唤醒在脱贫攻坚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扶贫责任,确保有效的资金发挥改善基础设施的作用,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

扶贫干部要自觉增强责任感。目前,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不仅受到党中央的关注,也是扶贫干部破解的难题之一,上级支持扶贫的项目更多,资金更大,需要党员干部既要亲力亲为抓部署落实,更要深入一线跟踪督查抓整改,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飘浮问题,也要查处“微腐败”的问题,才能确保扶贫项目的质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因为党中央也对脱贫攻坚明确严格的考核办法,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扶贫领域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如陕西省原副省长冯新柱被开除公职就是先例。

折达公路打折的问题,需要甘肃省相关部门在交通运输部的督导中,既依规依纪依法问责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又要拿出整改的可操作办法,让“伤心路”早日变成群众的致富路。迅速向媒体和社会公众作出交待的同时,警示更多的党员干部做足扶贫“绣花”功夫。

(作者单位:盐亭县科技和商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