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产品产销对接念好三农致富经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02 录入:吴玲香 ]

3月30日,贵州省农产品促销工作培训会在贵阳召开,就加快推动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作了专题培训,提出要以“找市场、建冷链、育主体、塑品牌”四个方面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产品促销工作。(贵州日报 3月31日)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仅要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搞好农业生产,同时还得重视和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杠杆作用。把产销对接、农产品促销作为全省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破解销售环节难题,全链条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无疑值得一赞。凸显了地方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还是农业生产的倡导者、服务者、推动者和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丰产”的农民如果没有“丰收”的喜悦,那么解决“三农”问题无疑是不成功的。农业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如何卖?卖给谁?不仅仅是生产者面对的问题,更是地方管理者理应关注的点。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农产品资源以及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矛盾已是不争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增产增收。一边是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一边是消费需求者“望农兴叹”。农产品“滞销、难卖、买贵”的怪圈如期上演。为此,抵御农业产业市场风险,以“四大抓手”推进贵州农产品产销对接能力,念好三农“致富经”正当其时。

思路决定行动。应该说产销对接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地方政府在创设产销对接链条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要挖掘农产品自身的增收潜力,就得着力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流通环节过多,缩短流通半径等方面下功夫。事实上,用活用好对口帮扶城市目标市场和省内公共机构市场资源的“发动机”作用;发挥冷链物流在产销对接中的“传动杆”作用;启动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主动轮”作用;用好品牌质量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通行证”等,以广阔的视野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是念好三农“致富经”。

当然,要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更得解决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问题。从直接原因上理解,农产品滞销是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产销信息不对称有关。所以,这得需要地方政府冷静思,考自身为市场、为社会找到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搭建供销信息平台、走访农户给予产销信息预警,引导农户和市场对接。而坚持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通从品种到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和市场全链条,正好是规避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让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应有之举。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为农服务不能只是耕种收,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销。缓解“卖难”,就得分析需求、适应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突破农产品发展瓶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供求上释放多大的能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