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解支农项目支离当主动“放权”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3 录入:吴玲香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支农强农惠农项目为代表,一大批人财物向乡村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持续性、形不成合力等问题,亟待破解。(新华网 3月21日)

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讲的是三只小动物要一起拉小车进城,当它们都准备好开始拼命拉车的时候,车子却怎么都不动还停在原处。究其原因,一个展翅飞向高空;一个只会往后蹦;一个拉着绳头往池塘底下猛拽。以此衍生,报道称,当前,支农项目资金管理涉及部门多,而且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变成“九龙戏水”。支农部门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明显,加之部门利益广泛存在,支农往往风声大雨点小。支农资金成为“天鹅、梭子鱼和虾”,着实不容小觑,如何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益更是值得重视。

支农惠农政策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不可否认,因为支农项目多、资金面很广,如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支援农村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养殖补助费等,为此,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也在所难免。可问题是,既然是同一地区的惠农政策,何不聚合分散的部门资金,“打捆”使用,形成政策支持合力,这样也便于管理。如此这般,是否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嫌?

投入项目散、资金渠道多、审批层次高、使用效益低、监督管理难……事实上,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诟病。据早前资料显示,农业补贴不仅项目多、管理部门多,而且手续繁琐、管理要求不一致,上级每下达一笔补贴资金,基层有关部门都要忙于信息核对、查验、丈量土地、核实面积等基础性事务,工作量大,行政成本高等都不乏存在。而且,由于体制机制性的障碍,缺乏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通盘设计和系统安排;二是政出多门,未能厘清简政放权、明晰职责和强化绩效管理,构建出财政支农政策、项目管理和监督评价新体系。试想,“内耗”不减何以增效,解支农项目支离当主动“放权”。

好钢用在刀刃上。多个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减少中间环节,整合支农资金,方能促进发展准确高效。所以,如有关专家建议:要强化并整合支农资金统筹管理,发挥支农项目和资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要对支农资金采取“一揽子”上报、“打捆”下达方式,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减少内耗,竭力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放模式;要设计一套保持资金分配公平、透明和信息对称的制度,铲除“跑部钱进”的动力和土壤;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支持“三农”建设,拓宽支农项目和资金渠道。真正帮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收获“第一桶金”。

一言以蔽之。“天鹅、梭子鱼和虾”故事告诉我们,当大家是一个集体,一起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齐心协力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大家不齐心,往往事情没办好,还会变得更糟。支农就是支援农村,支援农业。支农项目支离终归得不偿失。相信,只要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试探成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认真落实,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定能规避“一个和尚一个磬,一个将军一道令。”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