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条条村路通人心

[ 作者:杜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07 录入:吴玲香 ]

“悬崖村”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200多年来,72户人家居住在这1400多米的悬崖山坳上,每一次外出回家,必须顺着悬崖攀爬17条藤梯,这2公里的山路、800米的落差,让村里人的求学路和回家路布满了艰难和险恶,常常有村民不幸摔伤甚至坠崖身亡。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时刻揪着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心,村民们渴望一条安全畅通的村路,甚至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仅仅是为了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点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而主要表现之一便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通览顶层设计重点和网络舆论导向,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已紧锣密鼓地开始推进部署。

再看看如今的“悬崖村”,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1000多根钢管代替了老旧“藤梯”,所有存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全部铺设了钢梯,阶梯数量增加到2166级,钢梯的维护费用追加到300多万。孩子们上学路稳了,村民们生活路宽了,钢管天梯成了一处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众多商人来此投资,“悬崖村”的命运由此改变。

农村路修的是路,联系的却是党心和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条修得其所的农村公路在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更体现了党和政府鲜明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农村现状,让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通往老百姓内心的高速路。

(作者地址:绵阳盐亭)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