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技术成为扶贫路上的“点金石”

[ 作者:段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4 录入:实习编辑 ]

去年4月,青海化隆县推行“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面向贫困户家中的青壮劳力,自愿报名,把他们集中送到北京等地化隆人开的拉面馆,先当跑堂,再学拉面手艺以及经营管理方法等。贫困户一边学技术,一边打工增收。学员如果开拉面馆,政府提供三年贴息贷款5万元。从2016年到2019年,每年培训一批,共5000人。

俗话说:技术在手,天下我有。化隆县位于西部高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这里的农民有做拉面的传统。做拉面,是手艺,也是一门技术活。从时代的变迁来看,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有一门手艺或是技术,总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化隆县看准拉面这门技术活,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壮年开展“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解决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脱贫致富的队伍中来。技术,在这里成为了扶贫路上的“点金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资金扶贫到技术扶贫、产业帮扶,是“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摘掉“贫困”的帽子,不只是经济收入超过指标,实现经济上的脱贫,更是要让贫困人口从根源上脱贫。有“源”就有“流”,开源要找准方式方法,技术扶贫是当前做好扶贫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首先要转变观念。化隆县曾经组织过一些短期的拉面技术培训班,可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无法参加,在附近打工的怕“耽误挣钱”也不愿意参加培训。这些是传统的观念,只顾眼前短期利益,未见长远发展方向。因此,技术扶贫第一要务是理清思路,转变村民思想,通过部分带动整体,激发贫困户致富热情,使其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勇于大胆尝试。

其次要立足实际。技术扶贫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这是关键。“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再一流的技术如果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也会变为糟粕。拉面作为化隆县的传统手艺,在当地有技艺、人力等优势,并且作为一种特色食物,有广泛的市场。所以,当地政府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正确的选择。而如果将拉面扶贫推广到其它没有这种群众基础的地方,肯定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要真心实干。实干是当前做工作的基调之一,精准扶贫不仅需要帮扶单位、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引进技术,稳扎稳打地帮助产业发展,更需要贫困户积极主动,愿意学技术、搞发展。只要真心实干,再多的困难都能克服,定能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安州区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