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淘宝账号注册成功了,但总感觉照片拍得有点暗,没把俺家杂粮的好品质体现出来,能不能再帮帮我”,“没问题,你把图片发给我,我帮你调一下”;“赶上‘双11’,我家的黑木耳销量涨了不少啊,还得谢谢你们支招儿”,“别客气,以后在电商方面还有啥不明白的尽管问”……作为“农村电商讲习所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电子商务二班的杨忠成在微信群中一一回复农民的留言。(12月1日 《中国青年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落细落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都在不断发力,电商下乡也成为了农村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引擎。不过,这里面的施行主体,大部分不是真正的农民,因为很多农民对网络应用不太熟悉,存在不敢用网,不愿意触网的心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民电商讲习所计划”却搭建了农民使用电商的平台,团委通过招募千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鼓励他们走入农村当“教员”,向农民传授电子商务营销知识和技能,实现“助农民做电商”,这样的志愿服务很美好。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离不开农村的各项资源,在新经济、新业态下,只有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才能够让乡村振兴的步伐逐步加快。其实,广大农民是很希望拓宽销路的,足不出户,便能够将农产品、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发往千家万户,这在以往,需要农村的“能人”才能实现。只有那些有胆识、肯拼搏的“能人”们,才能够走南闯北,到处去售卖农产品。当下,有了网络这一平台,快递也逐步遍布广大乡村,搭建起了极好的农产品售卖平台。
不过,囿于固有的知识结构与文化氛围,农村的网络使用并不如城市如此普遍,而网络销售更是需要各种开店、摄像、包装、推广技巧,对于很多农民而言,望而却步也是人之常理。牡丹江市从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入手,增强志愿者了解农村电商发展趋势、线上购物、销售等技巧,并派出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进驻全市52个乡镇、887个村屯,利用3天的时间,集中进行“上一节电商课”“播放一个宣传片”“进行一次网购体验”“建立一个微信群”“推广一个微信公众号”等培训和实际操作,以此提升农民们使用电商平台的信心和技巧。
这样的志愿服务,对于广大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民来讲,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可以帮助农民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好”。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