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吉林省委外宣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化市委相关负责人就“通化市公开选派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任职计划”的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据悉,通化市从今年开始,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面向社会公开选派100名左右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任职,全方位优化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吉林农网 11月10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一目标很宏伟,然而要完全实现,仅靠在职党政领导干部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多元力量的参与,这样才能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把脱贫攻坚的大火烧得更旺。而退休党员干部,正是这多元力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支。
古人曾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进入新时代,我党在选人用人上不断突破传统僵化的条条框框,勇于革新,让人才的力量不断得到汇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在选人用人上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是为新时代的人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这种不平衡不充分,最主要的就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贫富差距太大,所以精准扶贫的主主战场就在广袤的农村地区。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匮乏,交通闭塞,思想陈旧,基础设施落后,更重要的是缺乏好的致富带头人。这些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瓶颈”所在。但是,农村地区也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良好资源,比如生态资源,比如旅游资源,比如农副产品资源,这些资源都不乏市场需求,但关键是看怎么开发利用。
广大退休老干部工作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能力突出,而且具有较广的人脉资源,是我党的宝贵资源。在他们退休后,把他们返聘到农村,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用他们的余晖去照亮农村的未来。这既是对老干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农村脱贫振兴的绝佳举措,必将为所在乡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通过智慧“造血”实现真脱贫,不反弹,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如期完成党中央下达的脱贫任务。所以,通化的做法值得肯定,更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卫生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