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算好生态账留住“美丽与乡愁”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03 录入:吴玲香 ]

今年第三季度,山东省级财政补偿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852万元;前三季度,省级财政补偿淄博2130万元——10月26日,山东省环保厅公布今年17地市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生态补偿考核结果,淄博市在第三季度排名第六、前三季度排名第四,说明淄博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成绩不错。(人民网 11月1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必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它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契机。为此,对于所有的领导干部而言,算好生态账,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留住“美丽与乡愁”,是判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是老百姓感受最直接、最舒适和最幸福“方向标”。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报道称,山东每季度公布一次生态补偿考核结果,在每个地市环保局长那里,还有一份空气质量改善或恶化明细表。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省里发红包;空气质量恶化,向省里交真金白银。“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无疑,以政府对生态补偿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加大补偿力度,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形成环境治理齐抓共管大格局。

乡愁是美丽的,更是生态的。而生态文明所衍生的生态产品从狭义上讲,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盛的森林、适宜的气候等。从广义上讲,除了自然产品,还包括通过清洁生产、末端处理、循环利用、降耗减排等途径,减少对矿物、能源、水及其他生态资源的耗费而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如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毋庸置疑,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事实上,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然,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也非一劳永逸。还得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得明晰管理机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得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得提高补偿力度,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得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精神层面的反映,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对生态文明的精神追求。环境也是民生。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同样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相信,只要各级地方政府能算好生态账,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把生态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定能不负期待,留住“美丽与乡愁”。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