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开通了政务网站,却迟迟不肯开放“留言板”,以致群众无法直接通过网络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当地领导却表示,现在,通过信函、电话等传统方式收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早已轻车熟路,假如“再开一扇窗”,群众什么都问、什么都说,到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付,岂不自寻烦恼?(8月3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长期以来,在某些党员干部的潜意识中,总是认为群众反映问题就是无理取闹,特别是上级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领导就怕多嘴的群众。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喜欢下基层,他们更愿意藏身于大院,他们生怕被群众纠缠。群众来反映情况,一些干部更是能躲就躲,也怕和群众交谈。诸如种种,都表现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缺乏可贵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主动为群众服务,践行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工作职责和义务。作为人民公仆,群众想看看自己的公仆做了哪些事、有困难找公仆反映困难,合情合理。为什么赋予群众的正当权利,到了部分党员干部眼里,却成了“给政府找麻烦”和党员干部自寻烦恼?
不可否认,开通了政务网站,开放“留言板”,让群众通过网络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必然会给当地政府增加些工作量。问题是,如果我们为民服务的每项工作都做到位了,也得到了群众的满意,群众又怎么会什么都问、什么都说。更何况,回答群众的“问东问西”,也是政府的分内事,连这事都干不好,这样的党员干部又怎么能让群众感到亲近吗?这样的作风能让群众感到信任吗?
一直以来,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就要敢于跟群众面对面,就是要敢于把自己交给群众,而不是害怕群众。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带头走群众路线,带头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现代服务型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