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换上农装,俯身扶贫气象新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4 录入:吴玲香 ]

“背包雨伞换农装,扎根农户话家常。还是当年土改劲,策筹精准富农桑。”这首由82岁老党员傅成玲创作的打油诗,生动地描写了湖南省涟源市党员干部走进贫困农家的真实场景。(8月11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首看似普通的打油诗,描绘出了党员干部在当前的精准扶贫中“俯身进农家,巡察到地头”的生动画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激发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斗志,纷纷投身其中,演绎出了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面对媒体关于一些地方资料脱贫等现象,这种深入田间地头的扶贫模式确实值得点赞。

“背包雨伞换农装”,从思想上转变角色。说到领导干部,百姓往往就想到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或是走出门就指手画脚的形象。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如果还是那样坐在办公室里“遥控”,那群众怎么脱贫?因此,首先是要转变角色,把自己融入百姓之中。脱下西装革履,换上一身农装,背上背包,扛上雨伞,才是“下乡干部”应有的形象,融入百姓才融洽自然。

“扎根农户话家常”,从距离上亲近群众。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越来越糟,党员干部与百姓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很大,完全谈不到一块儿。年龄大点的农民还记得上世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下村干部,来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拉拉家常,甚至开开玩笑,很多事情就解决了。换上了“农装”,关键还要去与农民亲近,才能得到信任。能够在“农户”扎根,与他们漫话家常,那工作的推进就乐观了。

“还是当年土改劲”,从工作上展示热情。82岁老党员傅成玲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是因为他从“土改”走来。当年,刚刚解放,打土豪、分田地,颠覆了历史,干部群众那是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那场变革之中。如今,我们要完成脱贫攻坚,就要拿出当年的干劲,怀满腔热情把责任扛在肩上。因此,那些工作中总是畏首畏尾,裹脚不前的党员干部,更当拿出劲头冲刺。

“策筹精准富农桑”,从方法上精心筹谋。地方要发展,百姓要脱贫,那就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只用“输血”式的扶贫。要因地制宜,提升地方、群众脱贫路上的“造血功能”,就要求党员干部们深入调研,切合地方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惟其如此,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恬美画面才会在眼前展现。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要实现精准脱贫、全面脱贫,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像傅成玲诗歌中描绘的那样,“俯身进农家,巡察到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心灵,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们的脱贫攻坚就会节节胜利,百姓的日子就会芝麻开花,迎来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新气象。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