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十年打工挣了点钱,终于可以在村里第一个盖起2层小楼。但听说,隔壁阿三评上了贫困户,政府在镇里也修了个复式楼给他,他只要出零头不到的钱,就能买下来了。
不仅没被评上的非贫困户想不通,扶贫干部有的也想不通。俗话说,有钱便是爷!扶贫是积德行善,帮助人的事,当不成爷至少也是个爹吧?结果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孙子”。某扶贫干部探望贫困户忘记带米带油,一进门就被拉着进了厨房,女主人拎起油在他面前晃了晃道:上次带的还剩这么点,你说这个月怎么够吃?
这让人情何以堪!县里领导聊天时也曾说过,上面的扶贫政策越好,下面的不公平越大,社会治理难度也越大。不断增加的上访量便是证明。
对此最好的解释,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走弯路。但同样是摸石头,为什么有些贫困县就能率先脱贫呢?
本文试着从扶贫工作的态度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贫困户: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些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就骂娘”,总觉得这个社会欠他什么。但是,没有人天生应该对你好,包括父母。“得一分利当以十分回报”,这是人区分于畜牲,之所以立足社会的根本。“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把老人孤零零放在山上,三个女儿都不管,政府只能在大女儿村旁,为老人修了个小房子。这是我听来的故事,讲故事的第一书记义愤填膺,但又表现出几分理解。三个女儿也不富裕,接济建房不是不可能,但这样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我想,第一书记生气的,是儿女孝顺的中华传统美德,被三个女儿“推干净”了:要管你们管,反正我不管!
虽然只是极少数,但造成的反面影响不容小觑。在这里,想善意提醒类似这样的贫困户,你们这样的言行,都将通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永久存储。2020年前,国家将建立覆盖到县一级的“信用数据”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计算出单位和个人的信用分。
信用分有什么用呢?拿杭州举例,信用分直接与免担保贷款数额挂钩;信用分超过一定数值,可以免交押金使用公共基础设施,如公交、共享单车等。将来,很可能孩子找工作,都要看信用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三尺之上有神灵”,意思就是说“人在做,天在看”。短期来说,上述3个女儿逃过了赡养的义务,占了点小便宜;长期来看,记录在案的“道德数据”,将会给自己和子女的将来发展,制造不小的障碍!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相反,那些有骨气的贫困户,我们印象深刻!
(二)扶贫(挂职)干部:那只是个考验
对于想不通的扶贫干部或挂职干部,我想说,组织考验干部在任何情境下都没有停止过,而扶贫工作是最好的情境。我们不妨看看,中央组织部2014年在京召开的挂职干部集体谈话时,提出的要求:挂职干部…珍惜机会...作风上真锤实炼,解决好“为什么去、去了干什么、期满后留下什么、带走什么”的问题,扎实完成好挂职锻炼工作。
所有的要求,都落在锻炼上。部分人总认为,到了基层(村组)是自己屈才,浪费了专业和生命。但如果带着“爱”,真正扑下身子去做了,会有意外的收获。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艰苦卓绝的血淋淋过程,总结经验时,血淋淋撇下不说,只是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定”之一。说明我们要靠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去汲取能量。
一、为什么去?是要设身处地了解基层,学会换位思考!
你了解吗?“就一个人来说,如果贫穷得太久,受的苦太多,他对任何事情都会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柏杨语)”。你首先要换位思考去体谅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怕遇到难缠的人。佛家讲,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都是必然出现的,都是自己的道场。——都是要教会你些什么!
群众说你几句就受不了了?如果你在“官老爷”的历史上,总是放大群众的利益,时时给自己的利益做减法,那你就理直气壮地骂回去!否则,就该好好反省,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部形势下,在印度敢于公然越界、挑衅中国的外部形势下,党和国家需要怎样的干部?
二、去了干什么?是要“扶他们”,也要“扶自己”。
“空气、水和土地”,生命最需要的三样东西,在贫困县是最丰富的,却成了富裕城市的稀缺物。巨大落差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重心转移到“青山绿水”上来。习总书早就预言这些就是“金山银山”。
贫困县异军突起,有很多后发优势,唯一的劣势就是“惯性思维”。
但这些被一点点改变。一是外部力量不断刺激。挂职干部长期进驻自不必说,他们像起到了很好的“鲶鱼效应”,虽然实绩难有,但却引进了很多新思想、新工具,也将一些干部带出去学习、见识了新世界;就拿年初,县里主动联系国家十三个部委领导来实地考察,共同把脉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二是内部不断推陈出新。中共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最近又将“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情况列为追赶超越的考核内容,LY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到位。
我在他们的指导下,正在组织整理《大力发展以杜仲为主的种植业和以乌鸡为首的养殖业,统筹规划建设生态养生城市,全力打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的日内瓦”》,相关文本预计8月底发布。
此外,扶贫更是扶自己!这是最深的体悟。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问心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这是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提出的观点。我又重温了遍,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要让自己有更“坚实的自信”。扶贫工作中央至地方高度重视,投身其中能放大自己的缺点,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担当,是我体会最深的干部品质。
“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只要你给我官做,你干啥我都赞成(柏杨语)”。任由错误延续而选择明哲保身,这样深深的“套路”,到底还能走多远?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高压反腐,“当官就别想着发财,想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原则下,和高薪聘任制招来的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公务员相比,再面对末位淘汰制,如果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真不知道自己离失业还有多久?
我走访中发现,有很多有血性、有良知的共产党员,他们土生土长,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家乡,他们也最明白该怎么发展!但因为自觉人微言轻,又怕“枪打出头鸟”,虽自信最终能“平反”,但立杆见影的“打击”却无法回避,所以仍缺少点站出来的勇气!
这是“担当”与否的症结所在!最近读《金瓶梅》,有感于武松的有勇无谋,落得个发配充军2000余里的下场。担当不是逞一时之勇,以卵击石,而是不忘初心,久久为功的坚持。机会不到时,调研学习,积蓄力量,直至“行到水穷处”。一旦机会来临,一套组合拳杀出,一定会有“坐看云起时”!就像柏杨说的,像傻逼一样坚持,一定会有牛逼的结果!
三、期满后留下什么?没有比留下一片爱,更好的了。
我觉得,求个“问心无愧”是一种推脱。有句话说,哪怕过程再努力,也不值得炫耀。不如留下一片爱,让他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直到长出果实来。所以,开了头的工作,我会静待“船长”回过味来后的一声令下。
6月初有次和第一书记座谈。有人提到说,用钉钉软件来打卡来填写工作日志,非常的方便,为什么后来非要让我们再去填写纸质的工作日志呢?潘县长再有几个多月就任期满了,他走了以后钉钉会不会就没人用了呢?
我回答说,趋势谁都挡不住,但会有反复。扶贫当中的信息化也是一样。但先进的生产力迟早会得到广泛应用,因为你们这些人体验过了,它到底有多好,这就是收获。就像欧洲的蒸汽革命一样,蒸汽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危及了习惯于传统模式的手工业者的生存。一些手工业者就走进工厂,砸坏蒸汽机。
理想的情况是拥抱变化,手工业者释然地走进工厂,开动机器,成为工人。但人是恐惧的,懒惰的,不想主动去改变的。
那就被改变喽!后来蒸汽机依然让欧洲帝国强盛了几个世纪。
基于钉钉的“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将来一定会被某个县的领导看懂,只是我希望这个时间不要太长。类似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平台上,不仅有“钉钉”这样的优秀软件。用哪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帮助连通了外面的世界。也就是“走出去”的历史征程,变道互联网快车道的“第一步”,你们已然迈出。阿里集团政府政务部这么评价LY利用钉钉来扶贫。他们说,如果全国平均水平是0.01的话,LY已经是2.0了,比较优势明显!这次去调研,更是清晰了移动电子政务的全套解决方案。我会写下来,做出来。县里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可能就是它真正发挥作用的那一天。
杜仲和乌鸡也一样,科工局领导倾注了心血。不远的将来,希望有机会能被邀请来LY敲钟!
四、带走什么?满腹诗书、满满的正能量吧!
来略阳9个月多月,我觉得身和心都像是洗了个“澡”。身体因为青山绿水而逐渐摆脱亚健康,更珍惜北京的美好生活,更想让心灵回归朴素本身。
来略阳,我保持每周读1本书的进度,看了满满一桌子书,特别是对哲学著作的静心研读,不仅让我受益,也让我家庭受益。对杜仲胶军民融合的深入研究,时常接触中央融委办相关领导,也学到很多知识。认识不认识的,只要与略阳发展有关的,我都跑遍了,结识了一帮朋友。时常听M老讲学、诵经,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总觉得读书太少,不断反思自己的狭窄,不断与一个“私”字缠斗。跟W老师学书法,感受LY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轻描淡写地提点,就学会一个笔划技法。这比什么来得都开心!看到以前自己喜欢的字,自己也能写出来欣赏,那种感觉,简直了!
满满的正能量,是从贫困群众那儿得来的,更是从那么多的驻村干部那儿感受到的。至今我仍记得,风雪交加的夜晚,我通过每周二的微信广播,询问四面透风的医务室里,住着的第一书记HY是否有保暖措施?他将我的语音转为文字贴在好多地方。自然关心的小小流露,换来一辈子的美好回忆!一如《群书治要》里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臣视君之如腹心。他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估计平日里也是这么对待他的贫困户,才有如此的感同身受吧!
国务院扶办今年表彰的重心偏向驻村干部。应该多多表彰他们,条件艰苦、面对问题直接而又复杂,却硬是融入村民中,不仅对村贫困情况“一口清”,更是在情感上成了“一家人”。有次,我问新婚燕尔的第一书记,想回村里吗?他说,当然,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呢!
一如我局王淘(老第一书记)曾经的回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