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领域形式和官僚主义要齐抓共管

[ 作者:月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31 录入:实习编辑 ]

近年来,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把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扛起责任担当,把压力传导下去,以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7月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开展开来,而扶贫领域却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甚至是贪污腐败。一些地方,对于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刻,认为只要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给予一些政策和资金的扶助就是扶贫,扶贫工作没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些地方大搞形式主义,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一级糊弄一级的做法,伤了百姓的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形式主义的扶贫不是真扶贫,只是走过程不看结果、没有效果的做法;官僚主义的扶贫不是真扶贫,不切实际,不能做到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导致出现不但看不到扶贫期望的效果,还可能劳民伤财,越扶越贫。因此,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腐败问题,我们必须要坚决抵制和摒弃。海南省把解决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为巡察重点,全面铺开市县巡察工作。强化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把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查处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处理什么问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的同时,激励党员领导干部以更大热情和干劲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聚焦扶贫民生、惠民资金、基层干部作风等方面的违纪问题,加大执纪审查、通报曝光力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决打击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笔者认为,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对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危害极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乃至权力腐败。如何扶贫,要讲科学方法,怎么扶贫,要因地制宜,扶贫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找准要害。要克服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首先要让广大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其次,对于扶贫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行为必须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