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瘦身资料大能量 跑出脱贫加速度

[ 作者:王希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8 录入:吴玲香 ]

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普遍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为贯彻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示要求,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央视网2017年7月24日)

毋庸置疑,填表报数忙、迎评迎检忙、陪会参会忙是当前存在于扶贫领域比较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通知》从减少填表报数、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监督问责六个方面做出规定。四川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之前便开始了脱贫材料“瘦身”行动,删繁就简后,基层干部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和质量上来。

会议多如牛毛,文件、材料、表格铺天盖地,诚然,扶贫措施是否精准的确需要精准摸底,贫困户是否达到脱贫标准也的确需要精准计算,这些难免需要各种文字、数字资料的精准支撑。但是,没有经过科学规划而设定的各种表格不仅占用了扶贫干部的大把时间,影响了整个脱贫工作的进程,甚至会因为需要“精准填表”而造成“数字脱贫”。

众所周知,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文山会海这一个单一表现。比如,有的贫困县领导存在“早脱贫、早提拔”的政绩观,有的地区扶贫政策不精准、难落地,有的产业扶贫盲目跟风,有的“造盆景”“垒大户”……“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李有才板话》里,老百姓口中的这段顺口溜中便可窥见阎家山“模范村”的问题端倪。形式主义的东西,只要坚持上下结合,考核、督查与监督多措并举,无论怎样粉饰、隐藏,终究逃不过认真的“眼睛”。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精准扶贫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对扶贫干部的考核方式应“轻资料、重实绩”,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点为贫困户创收、增收的真功夫,科学“瘦身”才能充满能量,察真情、看真贫,让扶贫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跑出脱贫攻坚的”加速度“,脱贫攻坚成效才能真正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