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腐败”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反腐热词。在中共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今年6月,在四川全省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现场推进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基层“微腐败”,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正是民心所向。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加大对基层违纪违法、侵犯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整治“微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在治理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抓好思想理论、法纪宣传、先进典型、反面警示“四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其次要把治理“微腐败”和棚户区改造、环境问题整治、防汛减灾、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本部门、本行业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起来,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形成“一盘棋”治理工作格局,为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创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环境。最后要标本兼治原则,完善脱贫攻坚、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操作规范,构建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核心的监督机制,强化村监委监督功能,及时公开资金安排、惠民政策、救灾救济等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笼子”里。
整治“微腐败”就要从管住管好基层干部开始,要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向群众征求意见线索、了解实情、收集证据,让群众直接参与,对“微腐败”零容忍,做到“无微不治”,进而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