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稻田画是怎么种植出来的

[ 作者:汤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9 录入:实习编辑 ]

  稻田画始于日本弥生时代,是农民在稻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一般可维持两个半月左右。那么稻田画是怎么种植出来的呢?

  原理:

  主要以绿色、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先用画线器画出九宫格,定出坐标,再用线描出图案和字体的轮廓,最后种上彩稻,随着水稻的生长长出预定图案。

  环节:

  1、稻种选育

  首先对稻种进行选育,观察水稻的株高、叶色,并做好记录。株高相差太大不容易使稻画成型,而黄白叶片的水稻容易自然死亡,也不适合种植。只有通过筛选选择株高相似、生长健康的水稻,才适合做出稻画。

  2、设计图案

  稻画发展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各种图案文字都有涉及,一般有著名画作、卡通动漫、商标logo,名人画像、河山风景、标语。稻田画的颜色以绿色、黄色、白色、橙色、紫色、赤色、暗影为主。

  3、定点测绘

  有了品种、图案、颜色,就需要对稻子进行图案、颜色组合,这里运用到数字定位技术,分割定位形成网格控制和坐标,用数据线来栽植秧苗。

  4、种植秧苗

  秧苗并非完全人工,对于大面积的绿色秧苗,用插秧机种植,彩色图案人工手插。

  5、田间管理

  种植完成到收获期间,需要专员负责施肥、用药、灌溉,以保证秧苗能同步生长,这样才能实现稻画的最佳效果。

  运用:

  稻田画一般用于观赏,在景观周边设置观景台,便于游客清晰看见稻田图形,还可以举办稻田艺术节,结合稻田画的内容形成一个主题,讲述稻画的故事、表演稻画的内容,游客把稻画照片发到朋友圈,能引来一波围观。

  现如今,中国的台湾、沈阳、湖南、杭州、上海等地都有稻田画,游客可以欣赏稻田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艺术。

  (作者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公众号 汤俊旅游规划 2017-07-1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